在12月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10日,学校开展了“学习胡爷爷贺信,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全校队员规划好行动计划,并将“四好少年”的内容布置在校园、队室和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让全校队员人人知晓。同时通过少先队队课、十分钟队会、队报来交流学习心得。在12月18日,学校党支部和德育室又共同开展了“关心特殊生,献出一点爱”活动,在德育室的牵头下,我们的优秀班主任,党员教师
纷纷拿出自己的钱款,购置学习用品送给帮教对象,活动中,会议厅里洋溢着暖暖的温情,孩子们,老师们相互促膝交谈,勉励关爱的言语不绝于耳,活动中学生老师都上台发言,场景感人肺腑。
二、加强温馨教室的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1、继续开展好学校“温馨教室”创建活动。每一位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不但在硬件上下功夫布置好教室,更在内涵上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生生和谐,师生和谐,让班级呈现出一种温馨健康的良好氛围。
期初,我们就联合教导处进行专题培训“如何优化教育环境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的教师都知晓温馨教室是师生共同营造的、能满足师生合理需求的、有利于健康人格发展的教育环境,其核心是和谐,其主体是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其目标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期中,我们在争尚德星,获乐学旗上作文章,营造“自主和谐,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首先是在教室的净化和美化上下功夫,时刻保持教室内外环境的“洁、齐、美”。同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中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参与温馨教室创建的积极性,学生们出谋划策,自主设计,将教室打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大家园:民族精神教育栏、班级公约、学习园地、争章园地、图书角、植物园……使教室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教室时刻充溢着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其次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老师共同进行班级计划和班规的制定,在讨论修订中形成共识。安排好班级的卫生,晨读,午休,课间休息,三操,集队,放学等值日工作,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同时,对大队部布置的各项学校工作也进行分工合作,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电影观摩的秩序维持,社会实践活动纪律教育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班级凝聚力以及和谐氛围的形成。
第三是通过活动和评比,树立模范,形成先进的行为文化,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设立“光荣升旗手、护旗手”,升旗仪式上的自我介绍等形式,在全校师生面前光荣亮相;通过礼仪小先生、学习小博士、尚德星、乐学旗等的评选和展示,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最后是落实教学,创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教育环境。学校制定并组织教师学习《青村小学教学常规》等管理制度,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教学评价等教学五环节入手,通过专家讲座、校际联动、自我反思、教学研究等形式,切实开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动,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改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提供最基础的保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都力求做到严中有爱、耐心倾听、关注全体、经常鼓励。尤其重视和关爱随班就读学生、行为异常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引导教师坚持对特殊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加强课外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行为习惯,真正用师爱构建温馨关爱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进步。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区成立“奉贤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之际,大力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好心理辅导室,配备好专用电脑和必要软件,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学生喜欢,积极参与,受益匪浅的一门重要学科。
(1)、积极宣传,让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我们的同学还是觉得有点陌生的,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人,和我们无关,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甚至抵触。为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心育实效,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首先是大力进行宣传,使孩子们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班会课,午会课以及其它学科,同时利用橱窗,少先队红领巾广播中的心灵之窗栏目,卫生室的心理健康小报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其次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适应性训练。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实践中增强孩子们的各种生存和适应能力。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些学农,远足,军训等,我们积极开拓校外学生实践点,青村世外桃园是我校定点的素质教育校wai挂牌教育基地,我校每年安排一个年级学生徒步前往数公里远的世外桃源,触摸使用旧农具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睿智,与农民伯伯交流,亲自下田锄草施肥,采摘桔子,分箱包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也使得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