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好省级南鉴样品抽查工作。南鉴是种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种子质量,保证市场供种安全的重要举措,南鉴样品的扦取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今年我站完成省下达南鉴样品70个抽检任务,其中杂交玉米
30个,常规水稻40个。
4.开展种子打假扶优活动。在春夏播、秋播种子供应关键季节,联合市、县种子管理部门,整体联动,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经营活动,有效制止与遏制不法经营现象,稳定了种子市场秩序。同时,积极开展种子事故鉴定,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1.做好“两证”核发工作。公示“两证”核发程序、条件、标准、要求,认真做好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资格审查,重点加强了是否有品种权保护的审查,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审核制度,坚决做到不滥发证、不发人情证。全年市级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25份,其中水稻12份,小麦9份,大豆4份。县级全年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35份。
2.组织开展种子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登记申报工作。为了保证种子行业数据统计真实可靠、及时有效,按照农业部和省种子站的要求,及时召开了各县(市)分管人员工作会议,认真落实种子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登记申报具体工作事项,并对全市15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专题统计培训,建档立制,统一软件资料、统一申报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有效规范了种子行业统计行为。
3.组织种子企业和种子管理机构人员参加部、省级培训考核工作。我站积极动员组织全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从事种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的技术人员和种子管理机构质检人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与考核工作。今年我市有7人参加种子企业“四技人员”培训考核,有31人参加省20xx年度种子企业技术人员审验考核,有5人参加种子管理机构质检人员培训考核,有1人参加农业部能力验证培训,有2人参加省质监局内审员培训。
4.开展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根据市科协通论评办〔20xx〕1号文件“关于征集南通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通知”要求,我站在全市种子系统征集了9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出版的论文,经市种子学会初级评审组的研究讨论,有5篇学术论文报市科协进行评选。最终,我会选送的《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获南通市20xx-20xx年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典型相关分析在抗虫棉育种中的应用》获三等奖。
5.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第七届全国种子双交会。11月上旬我站组织各县(市、区)种子管理站和有关种子企业负责人赴成都参加由全国农技中心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从大会中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此次参展和交易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超过800个,先进种子加工、检验、储藏等技术(设备)达700多种(项),共签订意向性购销合同、协议120余项,签约金额达28亿元,是历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展会期间举办了高峰论坛、种业发展论坛、种子企业专题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盖钧镒院士等7位专家、领导及企业代表分别就种业形势、产业发展等专题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报告内容丰富、新颖,很受启发,大有收获。
四、种子质检中心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规定,4月底市种子质检中心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进行计量认证复评审的申请,6月14-15日,省质监局派出两名专家对我中心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现场评审。评审组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项条款的要求,以听汇报、现场试验、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现场提问等方式,对我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审和管理评审、仪器设备及环境设施条件、人员业务素质和检验工作运行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通过现场评审,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我中心各项指标均满足承检项目要求,检测方法现行有效,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运行正常,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顺利通过了省质监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我中心6月份开展了农业部种子质检中心统一组织的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工作,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首批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现在我中心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省农林厅的现场评审。
五、强化市级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新品种的开发
今年我站认真组织实施市级重点农业项目--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与如皋群力特种玉米研究所合作开展组合测配、自交系选育等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有2个组合参加江苏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1个组合参加江苏省普通玉米预试,2个组合参加江苏省特用玉米预试,1个组合参加国家东华北特用玉米区试。今年我站与沿江农科所联合组织申报了三项成果,《棉花新品种苏棉21号选育与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苏玉19选育与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鲜食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成果获南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