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曲塘镇利用桑园冬闲套夹种榨菜5000亩,与好福来榨菜厂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南莫、西场等镇套夹种荠菜等供应上海、南京等超市;海安、城东等镇发挥城郊村优势,桑园套夹种青菜、大蒜、菠菜等常规蔬菜供应城镇农贸市场。如皋市石庄、常青、袁桥、白蒲等地多年坚持在桑田间作菠菜、荠菜、甜豌豆、菜苔、西兰花等,成片面积有的多达1000亩,桑田亩效益增收近千元。如东县掘港镇野营角村陈宝林等蚕农在桑田中夹种黄花菜、牛角瓜、青菜、罗卜菜等,每亩增收千余元,苴镇风阳村4组李金发在桑园中养鸡,河口、马塘等镇桑园套种玉米等每亩增加200-4000元收入,使桑田真正成为了高产、高效的典型。
在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上,海安县雅周镇结合招商引资建设电缆盘加工厂,将废弃的桑枝、桑根粉碎加工成电缆盘,每年可消耗1万亩的桑枝、桑根;该县南莫镇引进外地客商,建成日产5吨金针菇全自动控制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可利用3000亩的桑枝条;今年秋季开始,在两个蚕种场尝试利用废弃桑叶生产桑叶粉,饲养畜禽,提高畜禽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产业综合利用水平,放大蚕桑比较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蚕桑生产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1、蚕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劳动用工较多,且受气候、土地、环境资源和市场行情等多因素制约,存在非技术性风险,蚕农生产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老年人体力跟不上,中青年人对此兴趣索然,有的甚至动员少养或不养,侍机挖桑改种;
3、蚕茧收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收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茧质提高和技术推广,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
4、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多,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加剧,蚕桑生产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5、私贩蚕种情况依然存在,蚕种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
20xx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目标:稳定现有桑田面积,其中建设高效桑田20万亩。全年发种70万张,产茧3万吨。
四、重点工作:
1、调整蚕桑区域布局优化结构
围绕里下河、高沙土、通如地区三个蚕桑特色产区的规划布局,以打造全国一流优质茧基地为目标,在宜桑地域适当扩栽桑田,保持桑田面积动态平衡,乘势填平补齐插花田,扩大连片种植。同时积极开展老桑更新,提高桑园的整体素质。大力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基地县(市)、规模乡镇、专业村组和养蚕大户,彰显蚕桑高产、优质、高效的区域特色。继续发挥市级“引繁、培育”优质高产桑、蚕品种对南通市蚕桑产业的支撑作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不断提升蚕业科技水平。
2、开展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生产水平
开展蚕桑优质高产“双高万千示范片”创建工作,加大桑园肥料投入,改善施肥品种结构和施肥方式,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积极开展桑园合理套种、夹种,推行订单种植,引导、扶持、发展套种特色品种。
3、完善桑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加强预测预报和联防联治
进一步完善测报工作体系,充实测报与防治工作力量,实行桑病虫害联防联治;加强病虫监测,按蚕业区划布点,引进应用性诱、灯诱等先进测报手段,观测调查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消长规律,准确预测重点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具体病虫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组织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群众规范桑园治虫,做到“四个统一”;继续开展桑保用药试验筛选工作,探索新型防治模式;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攻关和测报防治技术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斜纹夜蛾、桑螟和尺蠖等重点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确保桑树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4、整顿和规范蚕种生产与经营秩序
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蚕种管理办法》,加大蚕种繁育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努力建设优质蚕种繁育基地。积极开展蚕种储备制度的相关调研,推动蚕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蚕种加工设施配套。
5、维护蚕作安全生态环境,严防养蚕生产中群访事件
一是加强疫病防控,把好蚕种质量关,确保蚕期安全;二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督查,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和影响蚕作;三是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控,及时沟通,减少污染排放,甚或蚕期临时停产治理;四是组织协调农作物治虫与蚕期布局的避锋及药物筛选,规范农业治虫的药剂、时间和使用方法,促进粮桑和谐发展。
6、强化基础研究,推广普及实用技术
加强叶质测定、桑园测土、桑树及家蚕病虫害的化验、分析和鉴定等基础工作研究,科学指导生产实践。通过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普及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小蚕共育技术、条桑斜面养蚕技术、漏空透气蚕台养蚕技术,推广方格蔟上蔟室外预挂、节能烘茧等提高和保全茧质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7、探索桑园立体种养,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市级抓典型、县乡搞推广”的模式,利用现有桑田资源,研究并指导蚕农搞好秋冬桑园合理套夹种,积极联系蔬菜加工与流通企业与蚕农订立产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大力推进桑枝食用菌、桑叶、蚕沙、残枝等作为畜禽功能性饲料的养殖业,具体落实桑枝培育食用菌、桑园套养优质家禽等项目实施,提高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蚕桑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