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传染病菌。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有些人畜共患病,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严重危害。
四是危害农田土壤。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
、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使受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高浓度污水还可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三)规模化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畜禽养殖,如果不上规模,则难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正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才导致其对环境的污染。
1、当地政府和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畜禽养殖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使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脱节,导致畜禽粪便还田难、污水集中治理难的被动局面。
2、养殖场建设圈舍时未考虑雨污分流和粪尿干湿分离,象方兵养殖场甚至连沼气池也没有建,大量的粪水全部外排,污染土地和溪沟。
3、大多数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场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擅自开工建设,造成选址不当的既成事实,结果一个小养殖场就污染一大片或一条小流域;大多数畜禽养殖场不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的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有的防治设施不规范、处理能力低、实用性差,有的闲置治理设施将其当摆设应付了事。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致使污染日趋严重,纠纷不断升级。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象**村这样森林植被保存非常好的地方,饮用水源依然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据统计,20xx年末,全区畜禽养殖存栏数为:生猪57.5万头、牛3.8万头、马0.1万匹、羊5.4万只、兔6.8万只、鸡297万只、鸭141万只、鹅49万只,折算生猪当量为95.26万头,按每头生猪当量每天产生干粪3.5公斤、尿液3.5公斤、污水10公斤计算,全区畜禽全年产生干粪121万吨、尿水121万吨、污水952万吨。部分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便大量堆积、污水横流、恶臭熏人,有的已造成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污染,致使人畜饮水困难,养殖污染纠纷不断发生,群众污染投诉不断上升。我区集约化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养殖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9号令)等法律、法规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对全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议区政府成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畜牧局、环保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全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布局和污染防治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区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坚持综合利用,实施有效治理
1、突出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
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综合利用的路子,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有效解决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难题。建设和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大力推广畜禽圈舍雨污分流、粪尿干湿分离、污水沼气化处理,鼓励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工、蚯蚓养殖、“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使畜禽粪便和污水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将畜禽污染综合防治与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减少药物和微量元素的面源污染,加快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要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样板,稳步推广,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