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和措施:1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地产全部划归城投公司所有;2城市维护费每年增值部分的15%作为公司的投资风险金;3支持城投公司超前投资,通过预先收购规划道路两侧的土地,在道路建成后,土地出让增值以及道路两侧的广告权均归城投公司所有。二是敢于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0xx年长沙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07亿元,存贷差仅为26亿元(我市去年存贷差高达312亿元)。长沙通过成立城投公司、环路公司作融资主体,融资用于城市外环道路建设,通过取得收费权来偿还银行的贷款,从而形成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良性循环。
早在1996年长沙就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部分稀缺资源,如水业、城市公交、教育、卫生等行业通过合资、招标、拍卖等途径走上产业化道路,这样不但减轻了财政压力,还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资金。如其通过合资、独资以及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早实现了日产50万吨的大型水厂由民营方式成功运作,以合作经营方式建设了湘江上2座大桥,以贷款方式融资建成城市外环、二环线,还有效经营了城市广告资源,政府采取对广告媒体高度垄断的办法进行管理,新修建的道路两侧的广告权由政府垄断,对老路实行统一整治、规划和管理,由市里统一拍卖。仅20xx年广告拍卖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为尽快扩大城市骨架,还专门成立了城市外环公司,修建城市三环(约84公里长),并争取省里的政策,取得收费权等。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长沙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均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列入“一把手”工程,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开放的程度,招商引资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的观念,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抓经济就是抓项目,抓开发区就是抓招商引资。各县(区)、部、委、办、局的主要领导每人抓一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铁的目标、铁的考核、铁的奖罚。20xx年长沙实际引进外资3.2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52.1%;实际引进内资129亿元,其中省外资金58亿元。长沙在招商引资方面十分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招商引资着力抓大、抓强。世界500强中已有34家落户长沙,有15家已经投资,15家设立了办事处,4家设立了分支机构。近期将落户长沙的“日本三菱轿车生产”项目,年产轿车15万辆,这不仅能加大长沙工业经济总量,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对外开放的品牌,提高了招商引资的质量。二是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断加大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xx年高新区就投入8亿元搞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的规模迅速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退出城区的战略构局。长沙工业园不仅布局合理,而且十分注重特色,其工业园区分为“二区六园”,其中每个园区都有明确的定位和自身的产业特色。
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长沙也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海关出口总额。20xx年长沙出口创汇3.4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额近2亿美元,这些数据均是我市的2-3倍。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长沙的外向型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招商引资大项目较多外,还与长沙较好地解决出口退税和本地产品出口补贴等问题有直接关系。
4.加快工业企业改制,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企业
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始终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主导位置,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工业十大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意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意见》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国企改制支持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1)每年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支持国企改制。(2)工业国企改制所出让的资产(含土地)包括土地出让金全部留给国资公司用于企业改制。(3)市委一位副书记和工业副市长亲自领导和主抓国企改制工作。20xx年全市有3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置换了3.03万名职工身份。20xx年计划再改制30户,20xx年改制26户,国企改制后年将全面完成。
另外,长沙工业突出三新,1路子新。打造园区工业,不重走过去乡镇企业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之路,避免无序竞争,工业向园区集中,着力建设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同时发展5个县级特色工业园区。2机制新。在加大对国有企业大力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个私民营经济,混合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3产业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电子信息促进先进制造业。围绕兴工强市的战略目标,依托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新型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并结合长沙实际,长沙市委、市政府确定了高档卷烟、电子信息等十大标志性工程,每年财政拿出1亿元作为标志性工程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引导资金,竭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企业。“八五”时期,长沙就开始着手培育起一批大企业、大集团,1998年长沙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1家,1999年有43家,2000年有52家,20xx年有57家,到2O02年已达75家,其中:产值上50亿元的企业l家、上10亿元的企业4家。长沙工业以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融通资金,进行企业技术改造,20xx年长沙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32.27亿元,比我市多19.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