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开展隐患排查,进一步整治事故隐患
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努力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近年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结合年初确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内容,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一是建立组织,制定方案。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根据国务院安委办三个《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县府办及时发出了《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4号)文,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云和实际,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二是认真排查隐患,防范事故发生。专项行动开始以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深入本系统和本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事故隐患,推动隐患整改与治理。到12月10日止,排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920家,查出事故隐患1566处,当场整改1233处,限期整改333处,督办完成整改329处,另4处已责令相关单位在12月底前完成整改。查出非法生产和经营场点47个,全部当场取缔;取缔非法营运客车12辆、客运正三轮摩托车296辆。排查期间,县公安局对违规使用爆炸物品的一家矿山4名作业人员采取强制措施,依法予以行政拘留。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强化督查,落实整改措施。县委县府督查室、县安委办抽调人员,与县安全生产专家组一起组成三个督查组,分赴各乡镇、各部门指导和督查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并结合安全生产“落实年”、“执法年”活动,对各部门、各乡镇上半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同时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开展半年考核,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安全设施缺乏。一是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地方生产总值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安全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建设滞后,留下大量的事故隐患。如“康庄工程”、公共消防等。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企业发展起点较低,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存在大量的事故隐患。还有一些新建扩建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经过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建成后相应的安全环保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消防设施缺乏,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2、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是企业责任主体意识不强。一些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利欲熏心,重生产轻安全,以存侥幸,冒险生产,完全没有安全法制观念。表现为纵向不够深入,横向面不够宽,形式内容上过于单一,监督、检查、考核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二是部门依法监管存在盲区。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清,无人负责的盲区。如林区伐木的索道,到底由谁去管;库区网箱养殖,“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等的安全问题由谁说了算;此外,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建立,有些部门之间安全管理职能交叉,往往出现“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的情况。三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3、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尽管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在全县十四个乡镇及交通、建设、水利、经贸和县工业园区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办公室”,组建了县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充实了安全监管人员,但要提高安全业务水平还需要一段适应期。且从总量上看,仅靠60余人的监管队伍,去监管全县约5000家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很难到位。二是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职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有的企业虽制订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严重。
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有待加强。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制度不到位。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遵章守纪的意识和安全技能,往往还违章作业,导致事故频频发生。虽然众多企业的从业人员都参加了全员安全培训,但流于形式,还是以应付检查为主,没有真正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二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低。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甚至持假证上岗。三是安全生产和防范意识总体较差。尽管我们每年都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康杯”知识竞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但总体覆盖面还很小,群众自觉防范事故的安全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尚存巨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