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投标交易管理得到加强。一是建立会审会商机制,实现“一头受理、中心办结”。凡涉及多部门把关的,一律召集招标人、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代理机构通过联席会议形式共同会审;凡涉及招标采购和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投标人、供应商、竞买人等提出的疑问,一律由中心组织招标采购人、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在中心进行会商,共同提出处理意见、共同进行答疑。今年来,中心组织各类会审、会商、答疑等会议100多次。二是专门成立了综合服务室。将“项目受理、标书发放、报名登记、业务盖章”等服务性工作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提高了服务效率。三是强化保障措施,规范评标行为。中心严格依法办事,通过强化保密措施和加强评标过程监管等六项具体措施,确保评标过程公平、公正、保密,有力维护了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招投标范围得到拓展。中心通过学习借鉴和不断摸索,今年工作中开展了五项新业务。一是首次组织市直机关办公用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试点。二是首次通过政府采购为市直单位选择社会中介类服务机构。三是首次受理了矿业权出让业务,并成功挂牌出让。四是首次通过类似招标方式选定拍卖机构进中心主持国土资源(产权)拍卖。五是首次组织了规划设计、地质勘探、防雷防震设计等项目招标。
六、投诉受理工作简要情况
投诉受理中心业务隶属市纪委、监察局领导,接受政务服务中心协调。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48件,办结率98%,其中外商投诉25件、个私投诉6件、其它17件,涉及政风效能投诉28件、社会治安问题5件、企业间纠纷2件、其它投诉13件。通过及时办理投诉,较好地维护了外商的合法权益,树立了池州亲商安商的良好形象,纠正了有关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等问题,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6万元,退还不合理收费5000余元。今年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明查暗访,促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二是对市级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进行了调整,聘请15家企业作为市级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建立双向互动机制;三是起草了《池州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完善责任追究相关制度;四是开展效能监察,推动政府目标管理任务的落实。
七、按照市政府要求,做好全市政务公开日常工作
今年,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承担了市政务公开办公室日常组织和协调事务,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调整后,办公室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省、市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政务公开办公室积极推动市直单位、各县区成立或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分管理、分工负责,健全工作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一支精干的队伍,为政务公开工作扎实向前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年初制定了并印发《全市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按照全省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政务公开的工作方针和思路,寻找薄弱,拎出重点,明确要求,抓住要点,做到有的放矢、常抓不懈。
2、建章立制,规范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草拟了《政务公开考核标准》,将政府信息公开、公用事业公开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
3、不断创新公开方式。在继续通过公开栏、电子信息屏、政府网、新闻媒体、政报、市长热线等传统形式及时公开政务信息的同时,丰富政务公开载体,推进电信“114阳光政务”信息台和有线电视“阳光政务”频道的建设,方便公众获取、查阅政府信息,以有利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不断扩大政务公开面。同时,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凡应公开的事项,全部创造条件对社会公开。
4、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转发省政务公开办公室的有关文件,提出达标建设的具体要求。
八、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中存在问题
1、行政审批工作中,少数窗口单位对中心窗口建设重视不够,所派驻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影响中心整体形象和办事效率。
2、按照《池州市统一招投标和交易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投标企业资格预审和招标文件审核两项业务应进入招投标平台统一办理,但暂时未进。
20xx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贯彻活动,使全体职工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上来,促进中心建设的科学发展和服务工作的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