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挥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坚持走工业门类集中、空间布局集聚、发展模式集群之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规模工业。抓住园区精细化工这一主导产业,结合园区化工企业生产甲醛、甲缩醛这一产品特点,抓好项目配套,引进产业链条配套企业。一年来,通过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合成化工二期工程以甲醛为原料生产乌洛托品项目,引进了由浙江争光化工公司以甲醛为原料生产聚甲醛、多聚甲醛、电玉粉项目,仅此一个项目年产值就达5亿多元。通过雪雨洁具,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由22家企业组成的洁具产业园建设项目,明年3月底前洁具产业园22家企业可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5亿元。通过浙江招商恳谈会,我们成功与浙江华隆化纤公司签约,引进恒畅纺织、华隆化纤两个亿元投资项目、通过恒畅纺织公司,我们近期又将与浙江的两个投资在5000万以上的纺织项目签约。通过宣传我县的资源优势,我们成功引进了由浙江沪千公司投资4.3亿元的板材生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促进了支柱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优化,目前,以化工总厂、化工产业园为依托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伟晔机械、海华机械为依托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以大亚木业、沪千板材、鹏程文教用品、黄岗柳编为依托的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华隆化纤、恒畅纺织、创安体育为依托的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以双鹿面粉、鹿泉油脂、郜台板鸭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雪雨洁具、大鹏洁具为依托的卫生洁具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8、用活政策,搞好土地收储,拓展发展空间。随着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迅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需求量明显增大,用地需求与用地矛盾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为切实解决好园区工业发展用地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明确规定入园企业每亩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100万元。二是做好土地收储工作。今年以来,园区共完成南阳大道以东、世纪大道以西2300多亩土地的收储。20xx年重点做好世纪大道以东、新老s328之间1200亩土地的收储工作。三是抓土地复垦整理,做好土地置换项目、挂钩项目的报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土地复垦整理5000亩,置换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2306亩,已完成报批土地指标1450亩。20xx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一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实,确保通过土地复垦整理新增耕地2500亩以上,保持占补平衡。四是加强城区土地管理,清理土地隐形市场,规范土地交易,严禁非法用地和违章占地,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有效缓解建设用地的矛盾,确保工业发展的需要。
9、严守红线,落实产业政策,实现良性循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建立企业入园准入制度,对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危、高污染的项目拒之园外,积极引进低耗能、低污染企业。对入园企业在环评、投资强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加强园区新引进项目的建设指导,对入园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安评“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建成达标排放、安全生产。三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的理念渗透到园区新投资项目的建设之中,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打造生产节约、环境优良的生态园区。
10、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创建和谐园区。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和拆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今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入园企业建设中,涉及500多户居民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和补偿安置。为了解决拆迁用户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在征地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政策,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土地补偿标准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严格程序,逐家逐户做好征求意见书、房屋拆迁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并登记造册,按规定足额兑现各项补偿费和补助费。二是划定区域,建设过渡用房,用于拆迁户集中临时安置。三是实施居民迁安工程。坚持把动迁安置与推进城市化和富民工作有机结合,投资1.1亿元统一规划建设了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底层店面上部住宅”的商业用房,村民可用底层商铺经营,楼上居住,建筑总面积19.97万平方米。其中住房16.72万平方米,容纳1548户、约5000人,店面1.8万平方米,商铺366间。居民小区内设有学校、医院和娱乐中心。目前,相树居委会新农村建设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年底前,1000余户居民即可迁入新居。三是建立健全失地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群众办理居民身份置换,将他们从农民直接过渡为城市居民,为每户失地群众解决一人到园区企业就业。对特困群众办理低保,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医保和社保。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保证了群众的生活来源,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园区发展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农民群众向非农产业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