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经验交流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正文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经验交流   阅读:8499

导读: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标签: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http://www.xxk123.com

元,为我乡兰干、萨依、迪汗拉、奥提亚克、铁提村新修建了办公阵地,目前,全乡16个村的办公场所都是砖混结构,总面积5171平方米,其中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两层楼办公阵地。四是狠抓制度建设。乡党委通过副职包村的办法,对各村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设标准》、《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管理目标》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制度,均实现装框上墙。以尧勒其拉、迪汗拉、塔库提村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制度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各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规范创建工作秩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必要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乡16个行政村均已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3、深入推行“4211”工作机制。在“4211”机制推行过程中,我乡结合实际,设置了党政党建、农村经济、综合治理和社会事务三个办公室。各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副书记担任,设副主任3名,由副书记和副乡长担任。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把实行“4211”工作机制的60名干部分成两部分,以10天为一个轮换期,各办公室2/4的人员上班10天,1/4的人员参加乡党校5天时间的集中培训,1/4的人员在家安心休息5天。建立完善了《请示报告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周汇报月小结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80多个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开好“三个会议”,紧贴农村实际开展轮训工作,构建了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和目标管理机制,使各部门的示范、引导、服务、协调等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不断加强和完善“五小”工程建设。20xx年,我乡利用上级下拨的42万元预算内资金,并自筹资金,共计投资10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598.02平方米、33间的干部公寓和120平方米的机关食堂,为干部宿舍购置了10台电视机,为干部浴室购置了两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了容量为8吨的暖气锅炉,建起了3座蔬菜大棚。同时,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融学习、娱乐、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各种书刊、杂志1万多本,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达15种以上,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加大干部双语培训力度,突破机关干部学习“双语”的屏障。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每星期五下午集中学习“双语”,通过辅导老师指导、相互结对子、业余时间自学等方式,促使干部在相互语言交流中提高“双语”水平。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乡推行了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驻村试点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双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推行“4211”工作机制的总体安排和运作规程,对五大毕业生、选派生、留疆战士进行男、女,民、汉之间的搭配分组,采取1名民族干部带1名汉族干部,1名男性干部带2名女性干部的方式,坚持就近、便利的原则,安排干部到经济发展较为滞缓的村驻点,主要协助村级组织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扶贫攻坚、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加强“双语”学习,逐步实现用民族语言与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交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双语”会话能力。为把机关干部的“双语”学习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每年对所有干部进行2次以上的“双语”考试,通过把每次考试成绩与干部年终考评和工资挂钩,增进干部主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目前,有85的干部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日常对话.4、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情况。20xx年,投资建立了乡党员电教站,面积120平方米,配备电教专职人员1名,设备齐全(29寸电视机、VCD、放像机各一台),建立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电教员主要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制成牌匾,装裱上墙。同时乡电教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电教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自查、抽查、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完善了电教设备、教材的登记,规范了电教片播放记录。16个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点均配备了电教设备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加强片库建设,及时购买各种以农牧民实用技术、畜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电教录像带、影碟,形成了党员电化教育两级(乡村)网络体系。同时,利用有线电视进家入户的有利时机,每周插播2次电教片,如《来自亿元村的报告》、《党的光辉照新疆》等50多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政治教育片及有助于农民学习借鉴的科技教育片,使全乡85的农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的农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乡拥有3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克斯勒果园、亚维路克村加工厂、拉依勒克村育肥基地),5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村,137户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示范户为点,辐射全乡的电教科技网络。(二)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1、乡村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以及“三老”人员队伍现状。全乡享受副科以上待遇的人员有24人。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成员中有一名妇女领导。政府班子成员由10人组成,党政领导班子的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成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88名,平均年龄41.5岁,中专以上学历78名。全乡共有1536名干部,其中汉族干部25人,站所干部为649名,教师780名,在行政村任职的干部为116名。有267名符合自治区界定条件的农村“三老”人员,其中,老干部59名,老党员207名,老模范1名。2、干部管理。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上阿图什乡干部管理规定》、《上阿图什乡干部考勤制度》、《上阿图什乡干部学习制度》等,通过制度的落实强化了干部管理。二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站所领导选拔中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我乡共选派了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到各村挂职,选派干部占村干部的40。三是强化考核工作。通过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责任到人,结合年终考评,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指标落实不好的进行惩罚,有效地增强了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3、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层层推荐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各村经过民主讨论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上报乡党委并备案。其次,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乡党校、市党校、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今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全乡28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公开选拔,按照4比1的比例,向市委组织部上报了75名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4、党团员发展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加大团组织“推优”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向一切优秀青年敞开大门”的工作方针,把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共推选120名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发展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优秀团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发挥作用,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给予处置,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农村无职党员按照各自特点进行设岗定责,使他们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党支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信息员,带领群众科学致富的示范员,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群众日常纠纷的调解员。今年,我了加强对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专门成立了退休干部党员党支部,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5、激励“三老”人员、村干部、宗教人士发挥作用。我乡积极鼓励“三老”人员参与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的研究及组织实施。对有一技之长、身体状况允许的“三老”人员,聘请其担任村顾问、学校的政治辅导员,经常性地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好下一代。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为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6、宗教人士的工资来源及发放。宗教人士的工资由市政协、统战部、民宗委发放。标准为哈提甫、副哈提甫平均每月250-450元。(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乡坚持“强攻畜牧业,调优种植业,规模发展林果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20xx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为36.92万元。乡集体经济在2万元以下的村有8个;收入在2-5万元的村有4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4个,现全乡有贫困户1712户、8560人。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租赁承包与集体管理相结合的方法,20xx年各村承包费为36.0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具体开支办法是:先由各村上报所需开支项目,然后由乡农经站审查,报经乡长审批后由农经站支付,农牧民对集体经济管理反映较好。现乡应收债款为410万元,主要为各承包单位往来款、个人借款、其他单位借款。负债为571.71万元,主要为银行贷款40.85万元,向其他单位借款282.8万元,个人借款46.29万元,政策性调工资和新分配人员工资款201.76万元。清欠办法是:按照合同规定通过司法部门收回后再行支付。村级应收债款为329.66万元,主要为90年代为农牧民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负债为160.81万元,主要为近8年来平整条田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清欠办法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将应收债款收回后支付所欠服务单位的工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98.5万元,乡分配了36.73万元,村分配了59.07万元,主要用于正常办公和支付工资报酬。在乡村道路铺设、防洪设施修建、平整条田等工作中,我乡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来筹集资金,人均收取额均在15元以下,没有出现超限额的村。20xx年通过“一事一议”共筹资58.28万元。以上是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不到之处,请各位同志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