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学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当前财会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不无关系。因此,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标准抓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搞好财会工作、维护财经秩序非常重要。
一是贯彻《会计法》和《会计规则》的根本保证。《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要积极宣传和自觉执行政策法规,必须遵纪守法,谦洁奉公,不徇私情,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新《会计规则》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会计人员一定要廉洁自律、公私分明、自我约束,求真务实,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二是防范会计工作中不良行为的必要措施。会计工作中不依法办事、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现象,首先是违被了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帮助会计人员自觉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必然也是在遵纪守法方面不含糊、不懈怠。这样的人多了,就能有效地制止和杜绝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与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水平等有关,更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密切相连。因为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是会计人员来执行的,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业务处理的主观判断以及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然而,在当前会计工作中,有许多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有个别行业部门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会计资料数字不实、账目不清。例如会计凭证不按规定填写、手续不齐全、要素不全、不经审核就入账,乱用会计科目、开空白支票、打“白条”;会计账簿设置不全,不按规定程序记账,不按时记账,设账外账;会计报表不按规定编报,乱挤、乱提、乱摊、乱并成本费用,最后只能是“厂长成本”或“经理利润”等等,还有些上市公司会计资料不真实,套取股民资金,使大量资金流失,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企业利益,损害了会计职业的信誉。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会计人员,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部分人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受,使得一部分道德意志薄弱,自律性不强的会计人员,在道德观念上出现了偏差、退化甚至和一些有不良意识的领导“同流合污”出主意、想点子,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意识,致使个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上述问题,只是暂时的个别现象,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变革进程中,在多元化经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条件下,社会道德风尚也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正在经历着剧烈的震荡和考验,事物是在螺旋式升华的,因此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一)宏观上应采取的措施
l、着力加快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运行模式,实行政府和企业双重管理,权责不明,会计人员无法适从。在这样的体制下,即便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对类似银广厦虚假利润、郑百文虚假上市之事恐怕也只能抵制一时却无法抵制此事件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加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成立会计局,由其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其它企业会计人员由董事会直接管理。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以组织所有者独立管理为主、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文秘公文网版权所有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