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对人有礼貌» 正文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对人有礼貌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805

导读: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行为: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对人有礼貌,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只有对人有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对人有礼貌,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教法建议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对人有礼貌,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对人有礼貌,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只有对人有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对人有礼貌,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道理。讲道理不要脱离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论事,要将事与理教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在比较正反事例时,不要只强调对人不礼貌就办不成事,为办成事就要对人有礼貌,似乎只为办成事才需对人有礼貌,使对人有礼貌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这是不符合礼貌教育的本意的。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着重提出: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树立自己讲文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形象。当然不文明,对人不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使别人不高兴,不愿与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办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表演路路主动要求还锤子的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对人有礼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
  1.以对人有礼貌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具准备
  1.根据“想一想”栏目和课文内容制成录像带。
  2.根据“比一比”栏目制成投影片两张。
  3.根据“读一读”栏目制成录音带。
  4.采访使用的话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看录像:路路去传达室借锤子,推开门就进去,对着传达室的老爷爷喊:“嘿!锤子在哪儿?”老爷爷看报纸,没理他。
  提问:
  路路为什么没把锤子借来?
  2.小结:
  路路对老爷爷没礼貌,不尊敬老爷爷。老爷爷对他很不满意,就不愿意把锤子借给他。
二、议一议。
过渡语:
  路路没有把锤子借来,平平拉着路路一起又去借锤子,这次他们借来了吗?
1.看录像:平平去传达室借锤子(课文内容)。
  提问:
  (1)平平是怎样向黄爷爷借锤子的?
  板书课题:对人有礼貌
  (2)黄爷爷对平平什么态度?
小结:
  平平对人有礼貌,黄爷爷喜欢他,愿意把锤子借给他,还夸奖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学生分组讨论。
  从路路和平平借锤子的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有礼貌别人喜欢
小结:
  与人交往时要对人有礼貌,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使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对人没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别人不愿意和你交往。
  板书:尊重别人
三、演一演。
过渡语:
  路路知道错了,决心向平平学习,主动要求去还锤子。你知道路路是怎样还锤子的
吗?
  1.请学生表演。
  2.提问:
  这次黄爷爷对路路什么态度?.
  3.小结:
  对人有礼貌是好孩子,人人都会喜欢。
四、比一比。
  师:冬冬家附近有一个足球场,常有人把球踢过铁栏杆,让冬冬帮助捡球。
1.出示投影片(“比一比”栏目内容)。
提问:
  (1)冬冬两次都把球扔过去了,但两次的心情不同。你知道冬冬这两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不同?
  (2)假如你是冬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结:
  在和别人交往中,应该有礼貌。对别人以利相待,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高兴。反之,对别人不礼貌,不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不高兴,事情也办不成。

[1] [2]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