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①作文训练要结合阅读培养学生的单项写作能力,明确要求,掌握方法。②要通过口头作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③结合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4.大作文部分:第35题,40分。题目是根据材料和要求,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或另拟一个题目作文。与小作文一样,既有限制(材料、题目和要求),又有自由(选择题目、任意运用表达方式等),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因为材料和要求比较明确,又贴近学生实际,所以跑题的作文比较少。抽样统计,平均得分28.75,难度系数为0.72。存在的问题:①从学生作文的内容看,有的忽略了“自己的事例”;有的明显虚构事例或机械照搬别人的事例,造成大量雷同。②从表达方式看,部分作文叙述和议论、描写和抒情等方式结合比较自然、恰当,但也有的通篇议论而没有事例,或通篇记叙而缺乏内涵的挖掘。③从语言表达看,错别字、语病现象仍比较常见。大作文命题的特点,一是限制与自由相结合,材料与要求比较具体,降低审题难度,便于学生把握和发挥;二是命题接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便于学生选择作文素材;三是评分标准突出了对语言表达的评价。
导向:①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思想、心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记叙,能描写,能议论,有观点,有思想,言之有物,持之有据。③要重视语言表达和语言规范,力求书写工整,语言流畅,标点准确;叙事生动,描写形象,议论严谨。
高考试题所反映出来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较高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语文学习才能完成。本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导向的研究,旨在强调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那种通过试题分析想投机取巧或根据高考试题的形式盲目训练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当然,现在的高考语文试题还有许多应该改革和改进的地方,如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选择、命题的形式、试卷的结构等等。教学是一门科学,考试也是一门科学,只有不断改革,试题的导向性才能越来越好。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