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心跳停止后.各种组织细胞也会经历一段长短不一
的缺氧期.逐渐发生各种缺氧性改变,最终发展至生
物学死亡(也称细胞性死亡)。在这个阶段.细胞内的
“自由基”复合反应以及dna的构象必然会随死亡时
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超弱发光也必然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xx年第12卷(第1期)
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此时利用生物光电技术定时测
量细胞辐射出的生物光子数,就可以得到生物光子与
死亡时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离体的不同发育时期的
鸡胚神经细胞发光有很大差异,9天以后的鸡胚神经
细胞有明显的特征曲线。该曲线的产生与外界温度、
氧、电场作用和光照等因子有关。温度由41 降到
37 过程中,发光强度亦降低,同时最大峰位置后移,
但当温度低于37 时。则特征曲线变得不明显;外界
电场和光照能使发光迅速增加,但不能改变发光曲线
的特征.且移去外电场后,能迅速恢复到原发光水平。
『l5】既然发育时期的bpe可出现特征曲线。是否死亡时
bpe也会出现特征曲线,这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研究。
(二)推断损伤时间、形状、程度和伤口愈合时间
机体受损后.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形态功能发
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故其超弱发光的强度和特征也会
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balasigamani等在鼠背部
损伤bpe测量的实验中发现。损伤后即刻获得的生
物光子的二维图像。未显示明显的伤口形态和定位;
损伤48 h后。显示出伤口形态,且光子密度持续上
升;随着免疫系统的激活。光子密度在伤后3—5 d达
峰值;伤后第6天,光子密度开始衰减;在伤后第8天
伤口完全愈合。图像不再显示明显的伤口形态;痂脱
落后光子密度又恢复到正常状态。【1句研究损伤后bpe
的强度、特征、分布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
加精确的推断损伤时间、损伤程度等,同时也能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损伤性质以及致伤工具的特征。
(三)bpe应用于法医学的可行性
顾樵对鱼肉的新鲜度与光电强度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建立了鱼肉的新鲜度与光电强度递减的方程
式。 由于生物超弱发光辐射出的光子呈量子状态,
运用该法对人尸体进行研究.可以精确计数。较之以
往根据尸温测量、dna降解程度的图像分析等方法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可用来对死亡时间等进行前
所未有的精确推断。由于肌细胞耐缺氧能力强,在躯
体死亡后.肌细胞的存活时间较其他组织要长,故其生
物发光的能力也较其他组织要强,易于测定。目前,已
有商品化的生物光子测定仪面世,运用该仪器进行动
物试验测定动物死后肌肉的bpe变化。在人尸体上取
心肌和骨骼肌重复动物实验过程。校正动物试验数据。
建立人体死亡时间与肌肉组织生物光子变化的方程
式.从而根据方程式及测定的bpe值来推断死亡时
间。
· 53 ·
此外,生物光子学的其他研究成果也可借鉴运用
到法医学中。如无透镜显微术等可作为继电镜之后的
又一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激光检测微量
检材中的dna,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一
体化的激光和成像系统将成为继ct、mri之后的新
型检测装置.在法医临床的损伤鉴定中发挥重要作
用。环境监测中运用生物发光技术对废水、废液中重
金属及致病菌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十亿分之几的数
量级,显然,这些技术对法医毒物分析的发展也将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可诚,张春平,张光寅,等.生物光子学进展[jj.光子学报,1997.
26(12):1123-1129
[2] 王维江,韩俊英.生物超弱发光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l】.广
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17(1):49~54
【3] gurwitsch a g.die nature des spezifischen erregers derzelteilung
[j】.arch entw mech org,1923,100:1 1-40
[4] 聂继云,彭运生.生物超弱发光及其应用研究概述[j】.激光生物学,
1998,7(2):124-130
[5] slawinska d.chemi-and bio-luminescence[m].marcel dekker inc.,
newyork,1985,495
[6j 刘颂豪,孟耀勇,刘承宜.生物光子特点及其可能机制[j】.激光与红
外,1997,27(2):67-69
[7] 毛大璋,沈恂,张月敬,等.代谢抑制剂对萌发绿豆超弱发光的影响
[j】.生物物理学报,1988,4(2):116-120
[8] wright j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luminescence and lipid
Tag:热点学习,学习理论热点面对面,课改热点学习心得,总结报告 - 热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