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发展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2000年,新政府办公大数的建成并成功搬迁,为**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几年来,**乡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乡人民政府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过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全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均递增10.5%,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1、 着力实施“光明工程”,解决群众通电困难
1997年前,**乡仅有两个村通电,而且是搭接铁路供电工区的电,用电受到很大制约,没有自己的输电线路,大部分群众是靠煤油灯照明,通过努力,完成了全乡农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2、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2000年至今,共争取各种饮水项目资金91.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余万元,拉通了全长67.5公里的自来水管。解决8534人和3726头(只)牲畜饮水困难。
3、逐步解决“行路难”问题
自2000年以来,共争取公路建设资金321.1万元,修建和改造39.7公里的乡村两级公路,是2000年前8年以来的5.2倍。特别是**至**公路,**公路油路改造,在建的**红公路**乡过境段,**大街的修建,对今后**乡开发煤炭资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通讯问题得到解决
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发展,共安装30台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2个广播室,建6个世行卫生室,7个村党建多功能活动室。架设了铁通、电信通讯光览,开通了铁通、电信程控电话,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500余门。修建了联通、移动手机站,信号网络覆盖率得到提高。
5、努力实施茅草房改造
五年来,为切实解决无房户、茅草房和危房户群众的居住条件,通过民政渠道解决了350户茅草房户、无房户和危房户群众住房问题。
6、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20xx年至今,投入600万元,实施了我乡**村半坡、倮纽两个自然村寨97户移民搬迁工程,正在实施**村组、**村箐脚组移民搬迁工程。
7、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由2000年的2075吨提高到现在的4437吨,累计造林22861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2%上升到27%;完成坡改梯及配套水毁工程2850亩;有效灌溉面积增加3600亩, 7651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二)发展民族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1、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投入财扶资金36.9万元,分别在荒田村、**村、过瓦村、坝子村、下麻翁村等村实施,并逐步探索肉牛养殖模式;争取到挂钩扶贫单位团市委、市药监局市残联的扶贫资金投入发展肉牛养殖;投入223.1万元资金在荒田村、过瓦村实施了种草养羊项目,完成圈舍改造面积7122平方米,实施种草4330亩,购基母羊4200只。通过实施一些种养殖业项目,农民群众逐步从传统的种养殖业方式向科学技术种养植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组织劳务输出。全乡劳务输出人数达2036人(次),同时,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中,就近解决一部分群众务工,特别是全乡大面积退耕还林后,部分群众大胆尝试种植竹荪,取得成功,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xx年的1931元,年均递增5%以上。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有所改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3、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按照上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对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可开发式贫困户实施“一帮一”结对子扶贫,给结对子的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逐步使我乡可开发式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温饱。
4、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实施沼气池建设2000口,分别安排在全乡7个村实施,按照“林——草——畜——气”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加大对教育的硬件投入力度,投入资金330万元,实施“义教工程”项目3个,新建**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希望小学、乡中学、**小学和**片区小学改造,新增校舍面积510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0xx年的96.9%,为乡中学和各片区小学配备了微机,在中小学实行电脑教学。改善了教学条件,教育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