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我县实行体育教师三级培训制度,首先是县教育局选拔体育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相关培训,其次是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对体育专职教师和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县级培训,第三是
接受了省、市、县培训的体育教师回到学校后,要对本校以及本联校所属的兼职体育教师再培训,全县无论专职还是兼职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率达到了100%,体育专职教师经过培训后取得了合格证书,兼职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我县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体育教师教学大赛、体育教学论文评比和优质课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小学的余素芳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全县有5名教师获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优秀教师奖,3名教师获得全市体育优质课比赛二等奖,5名教师获得三等奖。
体育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确保课时,形成特色,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把文体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把活动时间排进课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根据统一的学校春季和冬季学生作息时间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体育课,三至九年级每周3体育课,高中每周2体育课,中小学每天有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我县坚持开齐开足体育课,严格落实体育课教学标准,任何教师、任何学科都不得挤占。小学每天在上午二、三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构成,农村中小学一般是长跑、跳绳、踢毽子三项传统体育活动,我们要求必须确保活动时间,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坚持不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创建特色学校、特色班级相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快乐校园。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园艺术期间展示文体活动风采,一中的高一新生军训表演铿锵有力,参训率达到100%,实验小学的大型团体操美轮美奂,岔口中学的百人拔河蔚为壮观,宁艾小学的武术队功底扎实,都成为了校园体育锻炼的一道靓丽风景。
三是体育中考改革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按照有关招生考试政策,我县把满分为30分的体育测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测试项目为身体机能、耐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四大类,由市体育考试领导小组负责实施。由于体育锻炼内容被列入了考试范围,起到了以考促建,以考促管,以考促教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校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四是确保体育教学课的安全,各学校都有专人管理、维护体育器材,杜绝了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四、以体育竞赛为激励,创优争先,选拔人才,充分展示学校体育的竞赛水平。
我县群众性体育竞赛历史悠久,蔚然成风。县政府每四年定期举办全民运动会,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各类竞技比赛更是络绎不绝。县教育局每年都要举行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年度举办篮球、乒乓球、广播操、健美操、棋类等各种单项体育比赛活动,各级各类都要组队参赛,展示了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体育竞争意识。以来,全县共有10人12次打破市、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记录,21名体育特长生达到了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一中连续九年荣获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代表市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近三年来,一中有103名学生取得了高考体育合格证,为上一级体育院校输送了58名体育特长生;实验小学田径代表队多人多次在市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被表彰为阳泉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先进学校”;教育系统组队参加的教师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比赛、交谊舞比赛等多次名列全县前茅;县文化体育局所辖的少体校,是我县培养体育拔尖人才的摇篮,该校文化课教学和体育竞技训练并重,学生多次代表我县参加国家和省、市专业大赛,成绩优异,共有20多名队员被选拔到了上一级体校。
存在问题
一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有待于提高。虽然中央7号文件早已下发,但实际了解的人并不多,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形成社会的共识,高考和中考仍是全社会对教育成果最主要的评价和检测标准,一些学校重智轻体,一味抓文化课教学成绩,缺乏翔实而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活动时间和应有课时不能全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