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度关注民生热点,大力实施“惠民工程”
1、城区路灯亮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7月1日,城区路灯管理由县供电公司转交我局路灯管理所负责管理,当时,城区共有路灯1397盏,总长41公里。转交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路灯总长达到87.8公里,县城新路灯的比率已由05年移交时的33%上升到目前的93%,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8%。目前,路灯建设在快速覆盖城区路网基本要求的同时,正向两个方面延伸,一是向老旧小区、支路支巷延伸,二是向城市的景观亮化延伸。各位老领导晚上也许已经看到护城河通济街段亮化,这是我们的一点尝试。
2、大力推进“三化”便民工程。针对背街小巷“路不平、灯不明、排水不畅、垃圾遍地”的实际问题,我们深入城区几十条背街小巷实地视察,逐一认真调研,从20xx年开始实施城区支路支巷灰黑化改造,至今已连续实施了4年,我局共改造支路支巷47条,总长度达18公里,资金总投入1000多万元,目前除了少数地方的矛盾复杂难协调、或短时间内要拆迁改造外,基本完成了城区范围内的支路支巷改造工作。在此基础上,今年计划改造10条,总里程约3.5公里。目前已完成6条,总长2公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使得老城区暂时改造不到的居民区生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3、实施学校畅通工程。针对县城城区学校上学和放学人流集中,出入不畅,师生的安全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的实际,为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出入口安全畅通问题,我们结合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启动了城区学校出入口“畅通工程”,重点改造学校的交通和环境,保障学校安全畅通。对城区新县中、县第一初级中学、三小、二小、二初中等几所学校校门口环境秩序进行整治,出入畅通工程结合城南生活路、珍珠广场护城河等景观工程的建设同步改造完成,从而使城区主要学校的出入口畅通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学校畅通工程不仅方便了师生出行,还提升了城区学校的整体形象,社会效益有口皆碑。
4、加大公厕改造和建设力度。从20xx年起,我局把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近几年公厕规划建设及改造方案,并逐年实施。经最新统计,目前,县城老城区城西干道、中山河、金蛙路围合范围6.5平方公里内现有公厕36座,08年正在建设的公厕3座,即将开工的有1座,每平方公里6座,已超过每平方公里3座的创卫目标要求。为充分满足群众的需求,我局将按更高的规范要求配置城市公厕,即城市干道上每500米范围内不少于1座公厕,集中商业区或商业街每平方公里4-10座且每300米布点1座的要求,规划近期内还将建设14座,总计54座,规划布点每平方公里约9座公厕。另外,今年我们还将结合老小区综合整治,对县城旧公厕,特别是旱厕进行改造翻修,目前小西门等公厕已经在进行之中。
(五)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
1、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建设。近年来,尽管大多数人都有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有不少群众住房状况急需改善。为缓解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在实行基本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启动了以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工程,在全市郊县中率先建设廉租房,并在今年开始实施廉租房租金补贴。3年间,共建设廉租房6000平方米,完成和正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20万平方米,并启动了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享受租赁补贴,从而大大缓解了部分特困群众的住房难。
2、稳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为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房地产的健康快速发展,到目前有5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国家一级开发资质企业1家,二级开发资质企业13家,三级开发资质企业34家,房地产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显著增强,近三年来,城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75.92万平方米(含休闲度假项目),竣工面积约88.5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90.85万平方米,年销售率73.96%,入住率达80%。新近建成的住宅小区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商品房的开发,与相关部门一道严格执行综合验收制度,这在南京市老五郊县中,只有**一直在做,从而保护了购房人的权益,商品房投诉率在南京老五县中是最低的。同时,积极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查处投诉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建立和完善了房地产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的规定》,规范了商品房预(销)售行为,凡是县内开发企业开发住宅符合销售条件的,必须公开和公平对外进行销售。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制度,将开发企业不良信息全部记录存档,并在网上公布。这些措施较好地稳定了房价和房地产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