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县初步建立了肉羊、白鹅、生猪、乳业、蛋鸡、肉牛、红干椒(蔬菜、瓜果)、玉米和木材等9个产业链,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培育农牧业各类典型
220户、市级典型11户,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已发展各类协会52家,会员达到2.5万人。其中无公害蔬菜、绿草地肉羊、生猪、白鹅、勃泰蛋鸡、腾龙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协会初具规模、效益和作用明显,初步统计全县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年收入达到1.5亿元,农牧户户均收入500元。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其发展状大。二是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抓好专用玉米、红干椒,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入手,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品种引进和选育上下功夫,加快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转变工作方式,突出抓各类农牧业典型。三是大力发展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切入点,通过立项争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提高**县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四)农村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0xx年,全县新增乡村私营企业221户。以农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达到100余户,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54亿元,投资金额达到2.89亿元,2739人实现了再就业,户均营业收入95万元,户均税金1万元。
1、发展与提高并重,壮大了民营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发展了具有独特产业优势的特色乡、特色村,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特色产业,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有一定知名度但尚未形成规模的产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介入,加大挖掘、开发、整理、宣传力度。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促进特色产品的销售,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
2、盘活了存量建设土地,切实解决发展用地问题。一是对已办理征用手续但长期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回收,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对已征用并施工建设的土地进行检查,确属多征的部分进行清理、回购。通过兼并、购买、股份制改造或改制等方法,整合土地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二是研究采取土地转换、集中建设、统筹规划等办法,促使农村二、三产业向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或工业园区转移。三是支持农民参与农村二、三产业项目建设。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落实好经济补偿,鼓励农民积极投身非农产业经营。
3、疏通融资渠道,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一是及时发布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引导民间资本合理、合法流动。二是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信用档案等方式构建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三是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财政出资、吸引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筹措担保资金,鼓励用民间资本设立担保机构,加快建设进度。
4、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家创业。鼓励民营企业经营者“上山下乡”,重视发展“能人经济”,鼓励那些头脑灵活、创业能力强的“能人”创办民营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对于农村民营企业,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要积极扶持,放手发展。
5、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实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储备培训。利用电视等现代媒体,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编写方便实用的《农民工手册》、《专题农民工手册》等,将农民工出行、择业、应聘、权益保护等必备知识编印成册,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学习使用。
(五)发挥城镇的聚集效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三化”互动,用工业化、产业化的大发展来带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重点、以交通干线为纽带、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城镇化体系。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人口达到1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到“十一五”末,把**城区建设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具有核心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城镇。对有一定基础条件、产业特色、发展潜力的麦新、小街基、东来等重点镇的发展。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区道路、供水、供热、排污等公用设施建设,强化供热监管,突出抓好城区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加强对城镇乡村的管理,树立文明、卫生、优美的**新形象。加快和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范文,总结报告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