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联动发展,着力构建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农村,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注意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上下联动。全市动员大会后,市创建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基层创建工作,检查市容环境卫生。针对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近半年时间,对城区14条主干道店外店、乱披乱挂、乱贴乱画、违章搭建、门前三包进行了集中整治;组织了千名志愿者创建工作巡访团,不定期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跟踪巡访。各城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相继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发动街道和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对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马钢、十七冶等大企业、大单位也积极行动,推进内部创建工作。
二是部门联动。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对照指标要求,积极查摆问题、制定措施、抓紧整改。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搞好协调配合,有效解决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广电等系统精心组织开展内部各单位创建竞赛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深化文明行业、青年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推动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三是城乡联动。在抓好城区创建工作的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推动当涂县和城郊农村的创建工作。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心镇、特色镇。加速推进“通达工程”,近4年共投入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道路734公里,农村交通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当涂新城区按照城市总体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一批村镇村容村貌、镇容镇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六)抓创建投入,加速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单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办法》,不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市政府将创建文明城市的投入列入每年的市财政预算,每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都要拨专款用于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认真落实和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市财政根据省返还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划拨。区县和各主管部门、各单位也积极努力,对集贸市场管理、摊点管理、绿化美化亮化、道路保洁等方面予以大量的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我市公用事业单位将深化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不仅顺利完成了改制任务,而且拓展了公用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增强了公用设施的服务功能。仅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公交总公司三家单位引进内外资折合人民币2.2亿元,《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__公用事业“一手托四家”》为题对此作了报道。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__创建工作虽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和省委、省政府的期望相比,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科学有效的创建工作机制还不完善,有的虽初步建立,但没能得到较好的巩固,未能从根本上实现长效管理;二是创建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创建成效不够稳定,薄弱时段、薄弱环节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一些硬性指标仍有较大差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创建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时间要求,全面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创建“八百里皖江文明长廊”各项要求,在巩固发展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力争在明年首批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范文,总结报告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