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用情谱写服务新篇章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只有不断地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创新,才能提高服务师生的水平。后勤管理处坚持把“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作为重头戏。每月按科室工作性质不同组织一次业务或理论学习,邀请校内外有关方面的专家和知名老师上课、授知识、解疑惑。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内外交流。全年走访本校30多个院系,同时也接待了北大、西南交大和南非开普顿大学等国内外30多个院校的访问、交流。“走出去
学习”积累经验,“请进来答疑”提高本领。坚持学以致用,制定了《后勤管理处技术手册》,将13项办事流程,7项工作制度,14项管理办法,3项实施细则和7项应急预案以及33种工作表格汇编成册,用制度约束行为,自觉按章办事。两个校区办事大厅全年接待师生逾万人、三个校区服务热线电话全年接听1.2万人次,完成零修3000余次。
一年一度的迎新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之一,是全校的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后勤管理处的具体工作有新生宿舍的调配与入住。九龙湖校区自投入使用的第一项考验就是迎新工作的全面铺开。校区大、宿舍散、路程远。初来乍到、情况不熟的新生及家长,有不少人走了“冤枉路”,炎炎烈日、气喘吁吁。学生多流的汗水,使学校各职能部门均感受到巨大压力。校领导审时度势,充分为同学及家长考虑,决定改变报到方式,改为在宿舍围合拍卡报到,后勤管理处学生宿舍资源管理科同志们根据新生数量、宿舍安排以及院系需求等等,深入一线调研,与学生处、研究生院、有关院系、辅导员和宿管员多方沟通,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制定床位安排方案。新生报到之前在家上网,便知自己住哪间宿舍、哪个床位;报到当天,真正体会了“一卡通东南”的快乐,愉悦写在脸上、甜蜜蕴藏心间。目前,学生宿舍信息化系统已开通网上办理各项业务,在校学生申请住宿、退宿、调换宿舍、缴纳费用等,只需鼠标一点便可轻松搞定。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同学们宝贵的时间。该系统已然是全国高校学生宿舍信息化管理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各地高校争相效仿。但我们不是与谁“一争高下”,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牢牢的放在了以学生为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事成本,让服务对象得实惠上。
三、攻坚克难,有理有序,顺利打赢搬迁攻坚战
今年海外教育学院扩招,成园二舍原有33间博士生宿舍需腾空后移交海外教育学院。近60名博士生闻听消息,均情绪激动、不服调整。加上盛夏高温、学业科研的双重压力,集体提出抗议,矛盾一触即发。处领导和学生宿舍科同志自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疏导结合,与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领导和老师深入院系、深入宿舍,与同学交心谈心,掌握情况,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化解矛盾。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详细解释学校的初衷和宿舍资源存在的困难,深入了解同学的苦衷和宿舍搬迁面临的困难,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与同学一道研究制定搬迁方案,以真诚的沟通换取彼此的信任,以主动的服务换取同学的支持,从而赢得了工作上的主动与和谐。宿舍调整搬迁的过程,也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共同胜利的过程,也是同学们从反对抵制到理解支持到衷心拥护的过程。成园二舍搬迁工作圆满结束后,涉及搬迁的全体博士生自发送来“为同学负责,真衣食父母”的锦旗。
校东十五舍居住单身教工300多人,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维修出新是当务之急。教育部批准和核拨了十五舍维修专项。可搬迁通知刚一贴出,就遭到了居住人员的强烈反对。房价高、房租高,收入低,买不起房子,搬出来住哪?是单身教工普遍遇到的难题,搬迁工作推进难度可想而知。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天三次跑宿舍,苦口婆心讲道理,老师一个个的谈,宿舍一间间的清,终于完成了三分之二老师的搬迁。随着未搬人数的递减,工作难度系数在递增,为此校领导、有关部处和院系的党政领导也不辞辛苦,加入了我们的“工作队”,帮助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从酷暑至严寒,历时半年多,换来维修工作的如期进行。校园拆违、办公用房调整、老住宅区物业化管理的推进等等工作,都是攻坚克难。但我们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至上,一定能做到“润物无声”。
四、着眼长远,合理规划,全面提升校园硬环境
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着眼长远发展和九龙湖主校区建设需要,制定了九龙湖校区景观绿化规划,邀请南京市园林局、南京林业大学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全面论证,结合校区建设现状积极组织实施。完成了校区二环路1100余棵行道树的栽植,已完成护校河内边一半6米宽约0平方米绿化带的铺设,正在实施人行道两侧各8~10米宽约50000平方米的绿化带铺设、南大门礼仪广场、桃园梅园生活区及周边休闲区的绿化改造、行政楼周边环境出新等环境提升工程。同时,利用暑假对教学楼、学生宿舍进行了修补和出新,对供电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对1000多杆路灯进行了出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荣获江宁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