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不是程婴也不是赵孤,是几乎完美的屠岸贾。最后三个人面对面站着,居然只是因为屠岸贾有些细节还没理顺,等问完了,似乎都有些无话可说。为了让观众看点高潮,只好勉为其难开打了,多么让人难受的一幕。
《赵氏孤儿》故事中最重的部分其实是原著里被一笔带过的那十五年,是程婴带着屈辱和愤恨活着的十五年,是至始至终也没有偏离方向的十五年。毕竟程婴的被铭记也是由于他做出了常人不可能做出的事。公孙杵臼的话没有错,死是容易的,活着才难。不光是难在煎熬,也难在不背叛自己的初衷。如果像元杂剧里虽残忍但足够重大的“义”在,至少是能一力贯穿至底,。但要只是为了找机会恶心一下敌人,未免太过于汪国真。
每当月圆之夜,伴着熟睡孤儿均匀的呼吸声和“干爹……”的梦呓,程婴会想些什么?五年,十年,他的人生没有一天是为他自己过的。三个人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般打闹,但站在一旁的那个男人不是他,而是“门客”。只有哪一刻是他了,他真心投入了,那些温暖才盖到身上。会不会一闪念之间,也会有直接逃开这个局的冲动,下毒杀死屠岸贾,放弃复仇,或者直接远走高飞的想法。这些火花属于一个普通人的立场,但也足够强大,并不是靠着时不时和黄晓明喝喝酒吃几串大腰子就能灭掉的。
葛优的表演依然出彩之极,即使他的声音和节奏依然属于葛优,但却一点不会给人出戏的效果。结尾老年程婴在路上恍然奔走的样子,令人泛起另一个遐想。
如果这个模样的人是孔子,又会演绎出怎么样一个故事。
忽然想起《梅兰芳》里那封信的结尾:
但也许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
那你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唱下去
带着纸枷锁别回头
一直走下去
你小的时候
叫我大伯
我总是不答应
是怕有一天
我不在了
你叫了没人应
感觉孤单
其实说到底,在这部《赵氏孤儿》的结尾,这个程婴是失败了啊。如果海清演的妻子抱着孩子在集市上问他:“我们等你等了十五年,这些年你都在干些什么啊?”
孤单的他该怎么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