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取时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内存的存取时间。首先应该澄清一个事实:目前大多数的SDRAM芯片的存取时间多为5、6、7、8或10纳秒,这个“纳秒”与上面所说的时钟周期中的“纳秒”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别表示了不同的意义。比如以前红极一时的HY PC100内存的芯片,其颗粒一般都标注“-7J”或“-7K”的字样。有些人误将它理解为内存的时钟周期。其实,这里的-7J或-7K代表的是内存的存取时间为7纳秒而并不是时钟周期为7纳秒。当内存的存取时间为7纳秒时,它的时钟周期仍然是10纳秒,工作频率也为100MHZ。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请不要将芯片上的存取时间和时钟周期相混淆。对于HY的PC100规格的条子来说,-7J或-7K才是合格的产品。而对于HY的PC133规格的内存条来讲,-75和-T-H才是合乎规范的。
CAS的延迟时间
内存的CAS延迟时间和存取时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内存的CAS延迟时间。所谓CAS延迟时间,就是指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CAS延迟时间是在一定频率下衡量支持不同规范内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在Intel公司的PC100内存技术白皮书中指出:“符合PC100标准的内存芯片应该以CAS Latency(以下简称CL)=2的情况稳定工作在100MHZ的频率下。”CL=2所表示的意义是此时内存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是两个时钟周期当CL=3时。内存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就应该是三个时钟周期,因此,这“2”与“3”之间的差别就不仅仅局限于“1”了,而是1个时钟周期。工作在相同频率下的同种内存,将CL设置为2会得到比3更优秀的性能(当然你的内存必须支持CL=2的模式)。为了使主板正确地为内存设定CAS延迟时间,内存生产厂商都将其内存在不同工作频率下所推荐的CAS延迟时间记录在了内存PCB板上的一块EEPROM上,这块芯片就是我们所说的SPD。当系统开机时,主板BIOS会自动检测SPD中的信息并最终确定是以CL=2还是CL=3来运行。为了准确地评价内存的综合性能,我们要将上面所说的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对于PC133的内存而言,当CL=3的时候,tCK(System clock cycle time即内存时钟周期,由外频所决定。一般地,可认为TCK=1/F.F为工作时的外频。例如,系统在100MHz外频下工作时,TCK=1/100MHz=10ns)的数值要小于10纳秒、tAC(Access time from CLK)要小于6纳秒。这样才符合PC100标准。而当CL=2的时候,tCK的数值只要为10纳秒就可以符合标准。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在于同一条内存,当CL的设置不同时,内存的tCK值并不是唯一的,同样,tAC的值也是不太可能相同的。所以,对于内存的总延迟时间,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总延迟时间=时钟周期X CL值+存取时间。我们以HY的内存做例子。HY的PC100内存,其时钟周期为10纳秒,当工作在100MHZ时,内存的CL值为2,它的存取时间为7纳秒,因此,总延迟时间就是10X2+7=27纳秒。对于内存而言。总延迟时间是反应内存速度最直接的指标。
封装形式
封装形式也就是内存芯片的引脚形式,目前主流的封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BLP:英文全称为Bottom Leaded Plastic(底部引出塑封技术)是新一代封装技术中的佼佼者,其芯片面积与填充装面积之比大于1:1.1,符合CSP(Chip Size Package)填封装规范。不仅高度和面积极小,而且电气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制造成本也不高,广泛用于SDRAMRDRAMDDR等新一代内存制造上。
TinyBGA:英文全称为Tiny Ball Grid Array(小型球栅阵列封装),其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不小于1:1.14,是KingMax的专利,属于BGA封装技术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