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探索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区域人口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问题。对我市来说,解决人口数量问题是根本,稳定低生育水平是重点,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解决人口结构问题是长期的任务。在未来人口发展中必须立足根本,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解决关键问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2、以人为本,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确立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有效地惠及人的发展,将公共资源优先安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投入,把人口发展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切实维护好弱势人群的发展权利,促进人口问题的平稳解决。
3、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加快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根据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我市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率先在全省建立“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创新服务理念,培育新型生育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我市创建成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二)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抓紧抓好人口总量控制,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人口发展目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xx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552.3万以内,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38‰,确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力提倡优生优育,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婴儿死亡率降到2.38‰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6.1/10万以下;基本普及高中教育,1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以上;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降低贫困发生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5以上;技术服务基层网络得到加强,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基本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20xx年末,全市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国家和省优质服务县(市、区)要率先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体制,
20xx年各级财政投入达到人均22.5元,确保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奖励扶助和小康工程全面推开;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成人口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序、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保障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运用经济、法律、政策、行政等多种手段,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1、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利益导向政策,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人口与计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优惠措施,在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以“奖、优、免、扶、保、助”为主体,以农村计划生育小康工程为载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新机制。进一步规范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奖励费发放。开展给农村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家庭送健康、送技术、送希望、送温暖活动。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三农”问题相结合。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充分利用相关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制定和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减免、帮扶、保障、救助政策和措施。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策划方案,活动策划方案,营销策划方案,常用范文 - 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