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岭区第一小学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规范办学为基础,以特色办学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体系,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管理,积极构建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一、坚持专业发展,打造教育名师队伍。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志向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的教师群体。
工作亮点:
1、注重“青蓝双馨”的双赢效应,深化优秀的教师梯队培养。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多期市级培训,组织观摩了全国教育专家的视频示范课。“青蓝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深化了青年教师自我实践、自我研究、自我展示的意识,对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名师、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结对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校本教研、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困生”辅导诸方面。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务实而有效的教育教学引领,真挚而友好的教育教学交流,较好地实现了师徒双方、不同结对老师的实践经验的良性互动与互补,拓宽了教师的研究视野,促进了“青蓝双馨”的全面升温。汪海洋、王怀梅、王振德被评为区劳模,另有7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学校工作总结 www.xxk123.com)
2、创新校本培训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了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名师培养、教学研究、师德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学科教学常规和班主任工作。继续坚持每日师傅课、每名教师邀请课和全天候教学开放日制度。举办了“沉积教学智慧、升腾课堂技能”四名青年教师展示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拓宽教师的视野。派出各学科教师到高中观摩示范课,聘请初高中名优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利用晚间和双休日开办业余补习学校,为我校申报“名师工程”的教师做生物、物理、化学、语文、心理健康等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讲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准的日益提高,增强了全体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坚持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反思制度,组织数、语、外教师到西林参加“有效、愉快课堂教学”赛课及评课研讨活动,组织九名骨干教师到铁力观摩“国培汇报课”展示,刘伟、张丹、任燕霖、徐红梅参加国培学习,34名教师参加市级教师基本功过关大赛,语文、思品学科教师参加市级教师素养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语文教师杨春霞获得第六名,思品教师李丹丹获得第一名、李茂林获得第九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要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坚持参加上级培训,各学科教师悉数参加了“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市级培训;举办了“博览群书,幸福人生”主题教师读书知识竞赛;组建了班主任技能参赛队,代表全区参加全市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李小芳获个人一等奖,杨春霞获个人三等奖;科学学科教师以团队形式参加了全省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大赛,获得省专家的好评。刘伟、王怀梅、李金玉、任燕霖、孙琪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汪海洋评为市级教育工作者,刘伟评为市级优秀教导处主任。王怀梅被评为市基础教育优秀班主任。
3、追求“向科研要质量”的深广效益,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加大了课题研究的力度,要求每月每个教研组确定一至两个专题研究内容,把研究的着力点落实到课堂上,把研究的效果落实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上,力求四十五周岁以下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省级课题《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活动全面铺开,各层面课题负责人校级课题交流中汇报了专题开展的情况,展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究专题展示了高水平的课例,学期末进行了阶段结题。课题组成员有20余人获得省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证书。同时,鼓励引导教师参加每周“新浪UC”网络教研,师生已经可以利用“网脉网”平台进行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