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正。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10种,它们是:吸烟、酗酒;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se情yin秽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对以上10种不良行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切不可视为小事。前一段时间我看过中央电视台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双城的创伤》,讲的是一个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短期内连续有6个孩子喝农药自杀,原因一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太少,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受一些非法出版物,小画册,卡通动画,网络游戏的影响。在网络游戏中,参与了游戏就好像身临其境,不知死了多少回,又活了多少回,所以孩子是不怕死的,记者问,曾自杀但经抢救复活的孩子,死亡是什么,孩子回答:死亡便是睡着了,可以再活回来。就像游戏,死亡了,可以再来一局。我们这儿,去上网的学生还有很多,前几天,我查处了几个同学,有的同学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注册在网上,致使有的家长怀疑电信局是不是搞错了电话费,为什么会有国际长途,为什么会有热线服务费。也有的同学去网吧,打游戏,直到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更是一塌糊涂。所以希望家长监督学生课余上网现象、看课外读物等。更要注意孩子与校外人交往,平时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动向。
二、家长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孩子并不仅仅满足家长物质上的给与,学生更需要的是和家长的真诚交流。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家长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表现情况,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家长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一天学习多长时间,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有一些家长来找我,让我跟老师说一说把我的孩子好好管一管。学生在家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要根据家长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就可以大体判断得出来,比如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学校放学的具体时间,不知道每天学生的作业量应该什么时间完成。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我说,家长在忙,又是为了什么?现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钱,为孩子攒个房子,为孩子攒个媳妇,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孩子攒个大学文凭,攒个孩子将来吃饭的饭碗。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