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独特的个性化的文化韵味。感受到铺天盖地的文化熏陶,知识与情感的激烈碰撞,积极向上的舆论力量的震撼,让育人功能在这种立体式的全方位的文化浸润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2、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预习、展示、反馈,学生始终是主角,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将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将成为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其中教会学生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3、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分小组学习不是摆设,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预习到展示到反馈,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探究。尤其是通过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的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4、让不断地总结反思这种校本特色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便捷之路。这种以最适合学校校情特点和阶段需求而开展的频繁的总结反思,可以时刻敦促教师自我加压,奋力上进,寻找差距,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推动教师天天有学习,天天有思考,天天有进步。
5、重点关注待转化生,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学校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是以每个班后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特点。
三、积极的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既要努力借鉴,更要科学创新。就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法、技术、管理等“拿来”,加以创造性的利用。
1、应该弘扬不破不立的精神,敢于向有碍学校发展的传统想法和做法宣战。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反思我们的教学,有些教师争抢时间,对学生实行“车轮战”、“题海战”,在时间上的打拼可谓达到了极限,要从时间上突破已经不太可能。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改革之路。
2、应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理念,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好学、乐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改的最大阻力不是来源于学生,而是我们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不放心,不信任,导致我们总放不开学生的手。“其实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可以“以优带差,以差促优”,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可以避免学生课堂违规,听课效率低下等问题。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树立终生学习意识,争做反思型教师。“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迅速地成长进步。
教学改革的实验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因为唯有百花齐放,才能带来教育改革繁花似锦的满园春色。我们要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育人理念,更要结合自身实际,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走出特色独具的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