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领导讲话稿乡镇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正文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06-24 16:38:2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乡镇农村   阅读:8130

导读:三、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使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和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这已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广东,有近一半以上的电子通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招收初中及高中毕业www.xxk123.com(www.xxk123.com)生,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不断在升级,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收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所以,企业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了,而且,对劳动力总量的需求也在下降。这一研究虽然是基于广东进行分析的,但其结论对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具有普遍意义。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1985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仍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占90%以上。在农村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也较少,以广东省为例,1998年,农村中受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只有13.8%。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困难程度可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标签: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格式,http://www.xxk123.com
三、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使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和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这已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在广东,有近一半以上的电子通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招收初中及高中毕业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生,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不断在升级,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收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所以,企业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了,而且,对劳动力总量的需求也在下降。这一研究虽然是基于广

东进行分析的,但其结论对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具有普遍意义。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1985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仍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占90%以上。在农村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也较少,以广东省为例,1998年,农村中受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只有13.8%。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以下的一组数据也许更使人们清楚农民素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相关性。有资料显示,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人口中的精英阶层。首先,他们年轻,72.3%的农民工年龄在30岁以下;其次,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据湖南省攸县农调队调查,目前攸县在外县外省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大专文化的约占2.1%,中专文化的约占7.2%,高中文化的约占14.4%,初中文化的约占58.8%,小学文化的约占16.9%,文盲或半文盲的占0.8%。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远高于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最后,他们不少都有一技之长,48.2%的农民工在进入城镇就业前都会一门以上的技术,而全部劳动力中会一门技术的仅占22.9%。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就可能或较容易地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将会被拒绝于城镇之外。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但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而且,还直接关系着城市管理成本的大小。经济学家比尔约翰逊曾指出:农村中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增加了向城市转移和管理的成本,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则可以大大减少城市居民对于迁居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的抵触,而且更能使农村人口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以及减少城市管理的成本。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条件。
就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均进行过有益探索,总结之,其基本思路如下:1、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有关研究表明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初等教育的回报率都是最高的。所以,应将发展初等教育放在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上。政府投资于农村教育的资金应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有效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2、将基础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这种办学方式在我国农村的一些中学已进行了很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关部门应下大力气将这种教育模式发扬推广。
四、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少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劳动力进入本地市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策制定者认为,在大城市,本地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外来劳动力却占据着大量的岗位,如果把由外来劳动力所占据的岗位转移给本地下岗职工,就可以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为了保护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各地对农民进城务工设置了形式繁多的限制,具体包括:1、设置“经济门槛”,提高使用农民工的成本,迫使各单位、部门不吸纳或少吸纳民工;2、按不同工种限制外来工的吸纳比例;3、城市各部门、单位招用外来民工都需要经过劳动部门批准,否则要清退、罚款。
由于保护性市场低技能劳动工资的高估,导致低技能劳动力期望工资过高,影响到其在开放性市场上的竞争力,他们被保护性市场排出后,要么选择自愿失业,要么再难以找到工作。保护性市场还存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低估的情况,由此导致高技能劳动力从保护性市场流向开放性市场,最终导致保护性市场中的劳动力的“逆淘汰”,影响整个经济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将不可避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关政府部门应转变思想,打破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对于日益增多的进城农民,不能简单的采取堵、卡、驱的限制性措施,而要认真研究农民流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结合目前的新情况,应着重以下工作:1、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向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转变;2、实行身份证管理,建立新的劳动就业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接轨;3、依据劳动法规等加强监管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完善农民进城落户后的社会保障体系;4、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网络,使农村宜流动劳动力及时获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准确信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成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乡镇农村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格式领导讲话稿 - 乡镇农村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