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一)学会观察,勤写小练笔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素材的积累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
年级
写作要求
第一学期
(1-2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
第二学期
(3-4年级)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
第三学期
(5-6年级)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
从上表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的“写作要求”中一再强调留心“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素材,寻找作文的出发点。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记录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样既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又培养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小练笔”的形式有很多。
1. 从小处着眼,记班级日记。对于小学生来说,光是强调要“善于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指点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他们从小处着眼,逐步学会观察。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四年级我们开设了“班级日记”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记录班级最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同时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问、烦恼,与其他同学一同分享。我对日记本身的质量要求并不高,记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份随笔,一次感动或愤怒……我都给予鼓励和支持。于是,渐渐地,我在日记里看到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
“今天我们检查身体,老师叫我们偷偷地挑选班里一位同学来观察。我选择了李斯加,他平时上体育课总说我偷懒,这次我倒要看看他的胆量如何!
轮到李斯加抽血了,只见他慢慢地撸着袖子,脸色发白,嘴唇微微地颤抖,眼睛看着老师,像是要哭的样子,身体扭向一边……哈哈,你们真该看看我当时的表情,绝对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上学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小花开了,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迎春花。放学后,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迎春花分白色和黄4534535aaa色两种,每一棵都有很多茎,向四周伸展着,每根茎上开满了花。老师说这是春季里开得最早的花,我想:春天一定就快来了。
周六那天,我和许露、巩毅、依眉一起去游泳馆游泳了。周一一到学校,陈思亮就问我们周未怎么过的,得知我们一起去了游泳馆后,他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根本不喜欢游泳。’但我知道,他嘴上虽这么说,其实心里却羡慕极了!”
“班级日记”的形式较个人日记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阅的热情,从而调动作文的积极性。当作文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到程度后,我把学生观察的视线由班级转向校园外,于是,班级日记中的主人公也逐渐由同学、老师变成了交警、服务员、天桥上的卖艺人、航空飞行员等等。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更加独特,一旦打开了视野,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就能顺其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阅读,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