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正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10-15 16:25:48]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665

导读:教学目的: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2、正确朗读课文。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xxk123.com

教学目的:

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

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学习,了解发明过程。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由学生的见解,引读第二段第1句话。

出示投影,句式对比。

引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

发明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去掉关联词“如果……就……”,假设想象变成了现实,发明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然而,有了铁屋子就够了吗?发明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桌二位同学配合读,读出发明家心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发明家在盾的自卫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矛的进攻,并装上了轮子和履带,发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来回顾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感悟发明家的优秀品质。

1、出示坦克图片

2、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

那么,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读出来吧。

4、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合而为一发明出了坦克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你觉得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

四、揭示课文讲述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

课文通过描写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合在一起发明出坦克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根据学习助手“泡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类似的发明。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