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正文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03-17 00:53: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222

导读:“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2)指导朗读第4小节。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出示幻灯片:“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①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②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四、学习第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xxk123.com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①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桦,林中野花,作者从上到下把大兴安岭景色写得很有层次。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质疑。
  六、小结
  作者用多姿的彩笔抓住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迷人的景色。细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得那么生动,那么传神。

上一页  [1] [2] 


Tag: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