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正文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03-17 00:53:2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222

导读: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二、学习第2小节(“岭”)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xxk123.com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
  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1] [2]  下一页


Tag: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