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个极富趣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导入,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想像力大考查。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了解了神话的产生,掌握了想像的特点,又培养了想像力。
四、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先投影“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想像,(生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了人、中国的女娲造人……
接着,打出课题《女娲造人》,辨析8幅中国古代神话图,指出名称。(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像,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第一部分:
www.xxk123.com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女娲()澄澈()孪生()掺合()
2.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2分)
3.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3分)
⑴人的身体小,据说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⑵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还没有终止。
⑶这世间,怎样说吧,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4.读《女娲造人》,回答:(4分)
⑴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⑵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5.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个主题。(3分)
6.《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文中写道"月亮和太阳同时地挂在天上",不尽符合生活情理,但读来却令人感到可信,这是怎么回事?(3分)
7.盲孩子眼中"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着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
8.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后回答:(3分)
⑴盲孩子很寂寞,谁来陪伴他?
⑵影子、萤火虫给盲孩子带来了什么?
⑶"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中"飘飘忽忽"起什么作用?
9.《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3分)
10.你最喜欢《寓言四则》中的哪一则?请工整地在下面方格中写出这一则的寓意。(3分)
1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3分)
12.根据提供的语境,扩展语段。(3分)
要求:从颜色、香气、体态三个方面状写普通的花;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这是一种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日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花的颜色;花的香气;花的形状。
第二部分:
(一)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