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媵人持汤沃灌B、有司业、博士为之C、县官日有D、腰白玉之环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6、区别古今词义:⑴汤:古义:今义:⑵右备容臭:臭:古义:今义:7、划分朗读节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环C.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②____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 计日以还 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⒑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 ⒌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ò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上一页 [1] [2]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