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与答案» 正文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与答案

[12-07 15:05:4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八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776

导读:6、文段选自的回忆性散文《》(2分)7、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2分)锁匙( )管束( )拧肉( )轻薄( )8、母亲在我错了的时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是为什么?母亲责罚我,为什么总不许我哭?(3分) 9、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有哪些?请只归纳概括两点即可。(2分) 10、结合全文看,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④段画横线句语序有问题,请改正,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3分)11、我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在做人方面有哪些良好的品性?(2分) 1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作者母亲的教子方式。(2分) (二)枯枝与鲜花(13分)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3)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与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6、文段选自     的回忆性散文《        》(2分)

7、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2分)锁(    )管(    肉(    )轻(    )

8、母亲在我错了的时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是为什么?母亲责罚我,为什么总不许我哭?(3分)

 

9、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有哪些?请只归纳概括两点即可。(2分)

 

10、结合全文看,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④段画横线句语序有问题,请改正,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3分)

                             

11、我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在做人方面有哪些良好的品性?(2分)

 

12、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作者母亲的教子方式。(2分)

 

(二)枯枝与鲜花(13分)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3)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⑤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⑥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3、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2分)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字)(2分)

 

14、在第三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2分)

 

15、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3分)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和           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            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16、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荼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

 

(三)《送东阳马生序》选段(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7、本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