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正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10-19 06:29:5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741

导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⑨【注释】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②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③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⑥翻似:反而像。 ⑦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⑧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⑨长(zhǎng):增长,振作。【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

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⑨

【注释】

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②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③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⑥翻似:反而像。   ⑦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⑧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⑨长(zhǎng):增长,振作。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