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2.《渔家傲·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思想感情: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具体分析:北雁南飞,说明边地苦寒,异于江南的温暖;边声四起、战事吃紧、戒备森严,有异于内地平和的生活;千山万壑、长烟落日、荒凉寂寞,有异于江南的繁华热闹;) 3.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5.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7.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但结尾一句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抒发了作者不能建功立业,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慨之情。 【诗句积累】 2、《望江南》理解性默写 ①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