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757

导读: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甲文:乙文: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7.D8.略 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四【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7.D

8.略

 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