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 ) (2) 既克 ( )
2.分别选出与“故克之”中“故”和“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1) (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温故而知新。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 ()
A.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B.辍耕之垄上。
C.永之人争奔走焉。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论述了鲁国取胜的原因。
B.论述取胜原因采用了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方法。
C.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
D.“辙乱旗靡”是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请简述理由。
(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A、①公问其故( ) ②故克之( )
B、①望其旗靡( ) ②公问其故( )
2、“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
3、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2分)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2分)
A、公与之乘 指代:
B、登轼而望之 指代:
C、故克之 指代:
D、故逐之 指代:
5、“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 ) (2分)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
6、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7、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2分)
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