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二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主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9、根据文段内容填空(3分)
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10、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1、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曹刿论战》答案
(一)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共6分,每句3分。第(1)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狱”“虽”“以”“情”译对两个记1分,不记0.5分;第(2)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省略成分补充正确记1分,“属”“请”译对记1分,不记0.5分)
3.夫大国,难测也(1分),惧有伏焉(1分)
4.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记4分)
(二)1.(1)使人信服
(2)案件
(3)击鼓
(4)倒下
2.(1)请见请从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5.C
6.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7. 可有不同意见。认为“鄙”的依据有:鲁庄公在战前幼稚地以为可以凭借近臣支持和神灵保佑来取胜,在作战当中他又急躁冒进,毫无谋略。认为他不“鄙”的依据有:他身为国君能尽职尽责,并且善于用人,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也可认为两方面都有。
(三)1.(1)倒下(2)战胜
2.①D②A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消失了
4.B
5、略
(四)1、A、①缘故 ②所以 B、①他们的 ②指代“克”,即“取胜的”
2、C
3、鼓,气;鼓,气
4、A、指代曹刿 B、指代齐师 C、指代齐师 D、指代齐师
5、C
6、B
7、D
8、A
9、A、公将鼓之。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0、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1、衬托曹刿的“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