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
九年级语文上《隆中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
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尝君能得士;二、士以故归之;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1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13.“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
上一页 [1] [2] [3]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