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六国论》《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与答案» 正文

《六国论》《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与答案

[12-08 04:02:1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127

导读: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0对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www.xxk123.com 11.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

《六国论》《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与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0对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www.xxk123.com

11.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参考答案:
  1.①因为、由于②用、凭借③才④连词,“而”,表顺承,来。2.①全都、一概②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③亲附、亲近④相同⑤运数、定数,指命运。3.①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②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③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④事,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⑤日、月,名词作状语。4.①它实际上/表示转折意思的副词,②泛指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③等到到/表示另提一个话题,④指挥和力量/指认识客观事物及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旧事、前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⑥天气/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⑦搜集保存/筹划、计划或组织,⑧可惜、可叹/怜悯、同情。5.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
  6.①招致②通“倘”,如果,连词③等到,副词④灭亡7.D(D名词用作动词;A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作动词。)8.假设韩、魏、楚三国各自吝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要依附秦国,荆轲不去刺杀秦王,李牧这样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利与失败的命数,存在和灭亡的时机,如果同秦国较量,或许不容易分出力量的大小。9.B(①代词/助词②转折/顺承)10.B(①锱铢:极言东西细微,④呕哑:形容杂乱的乐声,⑤独夫:指独裁者,⑦楚人:指项羽。)11.C(没有同情之意。)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二语文试题
前一篇:错位 阅读答案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