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11517”基层党建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升,党员模范作用逐步彰显。
1、强化舆论宣传,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一是抓组建,奠定宣传基础。在各乡镇、县直部门组建了由68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的党建工作宣传员队伍,引导各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工干部、80后干部开通了个人博客,定期交流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心得,构建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网络宣传体系,形成了“人人都是信息员”的良好局面。二是抓载体,强化宣传效果。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刊发《皋兰党建动态》12期,全面改版升级皋兰党建网。投资28万元,在什川梨园风景区、县域行政区划交界处、高速公路、县乡公路主干道等醒目地方设立9块大型巨幅永久性宣传牌,及时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唱出去”,扩大了皋兰党建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抓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信息报送奖励制度,实行奖优罚劣,按月兑现,凡组工干部和信息员报送的信息被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刊物采编的,分别奖励30到100元不等的奖金,对未完成报送任务和刊发的,严格按标准进行扣除,今年省市委组织部已刊发我县党建信息20篇。建立信息报送通报制度,每季度对乡镇、部门上报信息稿件及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寻找差距,指出不足。建立信息任务考核机制,将党建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使信息报送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2、立足工作实际,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全县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争三强、解三难、靠四责”活动。一是“争三强”,增强致富带富本领。引导农村党员和党组织书记争做理想信念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和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发挥和体现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先进性。加强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教育培训,灌输红色信念,锤炼党性,强化“四信”。整合培训教育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组织观摩、“土专家、田秀才”现场指导等形式,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多期,“请进来”培训1965人,“走出去”培训430多人,全面提升党员和党组织书记的致富带富能力,使党性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和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脱颖而出。二是“解三难”,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输血”为主,集中解决困难党员增收难的问题。采取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党员捐赠和社会资助等方式,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积极争取省级彩票公益金就业培训项目资金,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就业培训。坚持以“造血”为主,想方设法解决村集体经济创收难的问题。实施农村大学生科技示范工程,筹资240万元实施80个农林牧项目,打开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通过股份合作办企业、土地开发搞经营、组建协会搞服务等多种形式,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坚持以“筑堡”为主,解决村级党组织堡垒作用不强的问题。立足村党组织提升地位、发挥作用,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140人次。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专题讲座,组织68名村支部书记座谈讨论,带领145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赴兄弟县区观摩学习,增强了培训实效。建立健全民意畅通、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及责任追究等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党组织在征地拆迁、维护稳定、落实政策等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关键时刻,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显现。三是“靠四责”,筑牢履职保障。着力落实“抓好党建靠党委、夯实基础靠支部、舞好龙头靠书记、树好形象靠队伍”四项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13项,健全完善了乡镇党委书记履职考核机制和履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靠实了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选、兼、激、培”四字,坚定不移地舞好核心靠书记的龙头,下派4名乡镇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28名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会会长实现了“一肩挑”。建立了村干部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工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对全县581名离任村干部和132名在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慰问。突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投资70余万元,为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征订党报党刊,统一制作党(总)支部、村(居)委会名称匾牌,统一配发国旗党旗,统一印制村级组织规章制度和“八簿八册”软件资料,统一发放冬训煤款和党员活动补助经费。新建9个总投资172.5万元,高标准、统一式样的村级阵地,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