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循规蹈矩——让“活动”成为“形式”
片断一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即使制作了课件,也只是将书上的插图放大化、真实化,单方面诱发了学生的视觉,却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是在看录像,所有数学问题都是事先设置好的,不真实,学生只是在老师的牵制下按部就班地回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答着有关问题,一层不变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形式,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课后询问学生这节课学懂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学生很惘然,主要原因就出在教师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没有达到活动即学习即运用。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案例一中教师没能更新教学理念,尽管使用的是新教材,可教学模式太陈旧,课程标准中的诸多要求她都没能做到。
自选顺序——实践活动的“亮点”
片断二真正实施了课程标准的诸多要求。课的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挑选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又为学生提供了那么多的套圈道具,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再动手实践,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将所有能在课堂内实施的活动,准备了充足的道具,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盎然,参与率高,思维域广,尤其是想像画比赛,让各科知识都融入数学课堂,真是一举多得。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办法是演示.”他主张要打开学生的各种器官,那就不仅是被动地通过语言依赖听觉来吸收知识,也包括眼睛看甚至手的触摸及动作。弗来登塔尔将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办法是实践”,这一提法的目的是将强调的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的效应转为运动的效应。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应让学生亲身体验,走自己的路,大胆创新。教者在评价过程中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决不是按部就班式的,尤其是“实践活动”教者要敢于打破常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寻找学生身边的物、事,引导他们实地观察、大胆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让他们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他们才能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学会自主地发现与获得数学经验。
《“实践活动”的“亮点”》来源于文秘公文网网,欢迎阅读“实践活动”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