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四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步伐还不够快;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规模不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增效不大,农民收入增势不快,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镇村财政运转仍然比较困难;群众关心的农贸市场问题没有解决好;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以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镇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按照镇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宏伟目标,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型经济强镇”两大战略,突出抓好“绿色农业、矿产开发、生态旅游”三大亮点,努力加快“经济外向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四大进程,重点建设优质大冬稻种植基地、绿色果蔬种植基地、毛竹丰产林种植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品规模养殖基地、笋罐深加工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全力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惠及全休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至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X亿元,年递增13;财政总收入X万元,年递增10;农业总产值达X万元,年递增6;第二产业总产值达X亿元,年递增13.5;第三产业产值X亿元,年递增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元,年递增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生率达96以上,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为确保上述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集中精力落实六项举措: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培植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新型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以优质大冬稻及绿色水果蔬菜为重点的种植业、以养猪养鸡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和以名优特水产品为重点的梅花湖水产养殖业,着力抓好优质大冬稻种植基地、绿色果蔬种植基地、毛竹丰产林种植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品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逐步扩大高效益经济作物、毛竹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力争把粮经比例调整到5:5,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与深加工、培植壮大铸造产品加工、木制工艺品生产、笋罐加工等产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加快资产的优化重组,形成一批支柱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体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对森工企业等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促进优化升级。充分利用民营科技园区和X工业集中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以“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投资X项目洽谈会等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的投资意愿,全方位吸纳民间资金。创新招商方式,千方百计拓宽引资渠道,争取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行政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项目推进奖惩制度,实行项目绩效考核,营造人人关心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重视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引进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抢占市场制高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左右。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拓宽经营范围,大力发展商贸业、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副产品运销业以及旅游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战略转移。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