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人,其中集中供养1.2万人,集中供养率达52%。医疗救助工作覆盖面逐渐扩大,今年1-9月救助4.85万人。每年约1000余人次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救助。
三、创新机制落实政策,双拥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
20xx年是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检查验收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立足于当好参谋、抓好落实,着力在抓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求创新上功夫,推动双拥工作不断掀起热潮。一是强化双拥宣教,营造创建氛围。按照抓载体、树典型、大宣教的思路,与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密切配合,精心策划安排,展示我市的双拥创建成果,累计播(刊)出稿件6000余篇,编发双拥简报近100期。组织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环宿行和万人签名活动,拍摄制作《西楚竞涌双拥情》专题片和《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宣传画册,组织送戏进基层2200多场次。全市建立大型双拥宣传牌100余块,宣传橱窗358个,固定标志1690个。连续开展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优秀兵妈妈”、“好军嫂”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市上下构建了覆盖机关、部队、学校、乡镇、社区、企业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宣教网络。二是强化政策落实,构建双拥特色。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四统一”发放、随军家属“五位一体”安置等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构建优抚对象看病就医“三重保障线”制度,实行住院医疗保险赔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优抚医疗补助、医疗救助补助“四项补偿”, 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住院医疗保险和优抚医疗补助四项保障,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和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三是强化军民共建,推进社会拥军。扎实开展为驻军部队办实事活动,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开展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政策拥军活动,推进双拥“六进”基层,军地关系和谐融洽。全市结成军民共建对子227个,建立双拥服务点3625个、双拥示范点180个。由于市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全市党政军民同创共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我市双拥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xx年1月,我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为建市以来**荣获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四、借力攀强加快发展,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平台
我市民政事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民政基础设施总体上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已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去年以来,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整合资源、借力攀强、多元投入、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破解投入难题,想方设法大干快上项目。市社会福利中心借助常州天目湖虹枫老年福利的品牌优势、雄厚实力和管理经验,20xx年底启动以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了苏北一流的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肯定。20xx年底被国家老龄委批准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20xx年又投入800万元,新建老年康复护理院,软硬件服务设施已基本到位,计划年底前开业。**市儿童福利院实行市、区共建的新模式,被国家民政部列入全国儿童福利设施“蓝天计划”资助范围,项目占地26亩,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总投资2600万元,设计床位200张,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抓紧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抓住省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关爱工程”的机遇,两年来全市先后有172所农村敬老院列入省“关爱工程”改扩建,新增床位9000余张,农村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精心打造雪枫公园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和**籍将军展布展工程,布展面积1150平方米,总造价340万元,展出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300余件(幅),成为我市品味最高、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依托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场所相对独立、功能较为齐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五、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思想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利用平时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民政业务知识,通过研读一些经典论著和相关资料,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期2个月的省委党校县处级中青年干部进修班学习中,我注重拓宽知识面,改善自身文化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提高学习力培养锻炼创新力。我还带头报名参加全国首届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鼓励和支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学历进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围绕提高民政队伍的思维创新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组织开展市直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全员学教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讲解,研究讨论等形式,相互学习、借鉴、启发和提高,民政干部职工整体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民政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