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普实”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省教育厅《云南教育》杂志主编亲临**帮助策划“普实”宣传工作,并以《云南教
育》杂志作为平台宣传**的“普实”工作。文山电台《七乡观察》栏目专门为**的“普实”工作制作节目,宣传报道。《八角飘香》杂志、**县政务网、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和网络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普实”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使“普实”工作亮点纷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此外,县教育主管部门还专门编写《普实专刊》教育信息,及时通报“普实”工作的进度;县广电局制作了“普实”电视专题片,专题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真抓“普实”、抓好“普实”的动人场面;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牌及各种会议,广泛宣传“普实”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积极撰写了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在报刊杂志上报道、宣传“普实”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在宣传动员工作中,共出动人员3970人(次),宣传车辆64辆(次),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1000余条,编发信息和新闻稿件218条,广播电视宣传58个小时,先后有10余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我县的“普实”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县掀起了“普实”工作热潮,形成了人人关心“普实”,人人支持“普实”的良好氛围,为快速推进“普实”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合理规划,稳步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成立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具体办公。并重新对全县各学校实验仪器配置、实验用房、实验桌椅、仪器柜和学生数、班额数、实验员等情况进行了详实核查,草拟了“普实”工作方案,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普实”工作进程作出了规划。确定县一中、县三中、木央镇第二中心学校中学部为中学示范点,县二小、者桑中心学校、木央镇第一中心学校小学部为小学示范点,新华镇坡油小学、板仑乡四亭小学、归朝镇那旦小学、田蓬镇小坪寨小学为完小示范点,县一中为中学培训点,县二小为小学培训点。通过对示范点的建设,为全县铺开“普实”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经验,达到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目的。全县按类别配置仪器的学校达192所,其中:按完中ⅰ类标准配置3所,按初级中学ⅰ类标准配置14所,按小学ⅰ类标准配置17所,按小学ⅱ类标准配置117所,按小学ⅲ类配置41所(13所为初小)。
(四)多方筹资,确保投入。**县是典型的农业贫困县,财政自给率仅为20%。在财政极其困难、实验教学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实施实验教学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困难,县委、县政政一贯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原则,除了向上级争取实验楼建设项目以外,明确了县、乡(镇)政府、挂钩部门及学校在“普实”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全县上下全力以赴筹措经费,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乡(镇)政府、挂钩单位负责仪器柜、实验桌凳制作;各学校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及管理;县财政把仪器药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县委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普实”,各挂钩单位、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纷纷为“普实”捐资出力。几年来,通过向上级争取和县乡自筹,共筹集资金2280万元,其中投入1430万元建成了县一中、县民中、县三中综合实验楼,新华、归朝、洞波、剥隘等学校实验楼也即将竣工,缓解了实验教学基础薄弱的困难局面;今年5月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普实”经费筹措力度,县政府把急需解决的300万元仪器药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挂钩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捐助190余万元,各乡(镇)政府投入91.12万元,各学校自筹130万元,为配齐全县“普实”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桌、椅、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施“普实”需要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加强“普实”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到县外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先后组织了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主任、实验教师86人次到文山、砚山、西畴、马关以及昆明市石林县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学校领导、教师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邀请省州专家到**授课,强化县级培训。今年 2月18日 至19日,对全县校长进行了“普实”通识培训; 4月12日 至13日,又邀请州教育局“普实”专家到**对全县校长、教导主任、实验员进行了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全县“普实”总动员后,为了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校长和实验员专业水平,又对各乡(镇)分管教育副乡(镇)长、校长、“两基”专干、实验员进行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全县各学校校长、实验员到示范点和培训点参观学习,接受专业培训,采取分片交叉检查等方式,相互督促,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10月21日 ,针对“普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全县200余名实验教师进行了实验教学管理和技能培训。“普实”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县级培训1300余人次,乡级培训1800余人次,全县已经按照省定学校类别的要求配备实验员234名,都已达到“四有”标准(即有合格学历、有教师职称、有教师资格证、有实验员上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