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监狱主动性,实施定单化培训。即使最短间隔也需要3年的警衔培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到生日吃面”的现象,而且在短短的10天、20天时间内,部分老师所讲内容理论与实际还存在脱节现象。学校老师与人民警察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不知道监狱人民警察最需要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缺乏调研,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要改善这种局面,笔者认(来源:文秘公文网 http://(www.xxk123.com))为应该借鉴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的做法。新加坡在公务员培训中,公务员所在单位的作用非常突出。一方面是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以便使职员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对本单位无法提供的相应培训需求,需要接受哪些培训以及到哪些单位接受培训较为适宜。由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登录培训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哪些机构可以提供相应培训,“货比三家”后确定,实行定单化。避免了公务员因信息不对称选择不当培训机构等问题,也为培训质量提供了相应保障。这就需要一方面各培训机构做好调研,了解基层人民警察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监狱对培训机构选择上的主动性,增强培训效果。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首先教师队伍结构要专职和兼职相结合,而且要适当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的专家、学者中选聘一批兼职教师。培养监狱机关中有大学文凭和五年警龄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资深警官担任专业教师,要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教学法的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之间要加强联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专业教师要对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坚持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更新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履职与人文素质、生活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对人民警察来说,履职与生活是其生命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履职上,注重实务,突出操作,重视技能,关注观念,在课题选择上坚持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坚持在全面了解监狱工作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主、传授实战技能知识为主和解决工作中亟待处理的问题为主,关键在传授“如何做”“怎样做”上下功夫,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监管改造业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要强化狱内侦察、处理狱内突发事件演练、谈判技巧等实战性科目的配置,以此进一步拓展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思路,增强工作能力。在搞好岗位业务培训,使监狱人民警察履职能力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干警人文素质的提升,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满足生活幸福、个人发展的需要。这两个方面在人民警察的成长与生活中是互相促进的。
(五)合理调节培训周期,实行动态的培训时间调节模式。由于旧有的特别是警衔培训模式和系统内组织的专题教育活动没有连贯性,时间间隔太长,造成干警知识储备严重过期。因此我们基层监狱,应在确保不影响基层警力的条件下,适当延长自选培训的时间及缩短培训间隔时间,必要情况下可实行动态的培训时间调节模式。每年都要安排有针对性、分级、分类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并尽量使每名人民警察每年受训不少于一次。这样才可及时更新干警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效率。
(六)更新培训形式。目前,教育培训方式依旧是以面对面的讲课为主,教学过程中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培训,单调枯燥,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时间一长,参训者学习兴趣大减,不但难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人民警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教育培训质量较低,教育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要改善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借鉴哈佛案例教学的精髓,增加实战警务和情景演练实践课等。哈佛案例教学的精髓即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以及“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师的讲授,不在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学员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力求把学员已有的理论素养、知识文化,转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