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建国以来调
查范围最广、包括行业最多、调查内容最丰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国家对经济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
为了充分了解新形势、新阶段、新体制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为中央和
地方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第
二、第三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
翔实的基础数据。普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了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
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和875个行业小类的全部经济活动。
其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都是以往各项
普查所没有的。因此,认真开展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必须
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普查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
关心、支持普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各级政府
、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切实加强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重要性
经济普查是在总结我国历次普查经验的基础上,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基本单位普查合为一体,又新增建筑业为普查内容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情况
复杂,任务艰巨,广泛深入细致地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已显得尤其重要。
1、搞好宣传动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宣传是解决人们思想观念、提高认识
水平、影响和决定行动的关键。经济普查是国家安排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和
平时期的重大社会动员,没有广泛细致的宣传动员,没有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全
面完成普查任务是难以实现的,这也是历次普查得出的宝贵经验。
2、搞好宣传动员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旧思想、旧观念仍未根本消除,新旧
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弱点与消极思想仍在人们头脑中徘徊,以已为中
心的个人主义、消极怠工的本位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不顾大局的分散主义、
缺乏规则意识的无政府主义仍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建立,部分人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
观念,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上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到位,管理手段
滞后,普查制度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等因素,使组织普查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3、搞好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是经济普查的特点决定的。这次经济普查与以
往各种普查相比,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一是包括的行业多,调查范围广。
这次普查包括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所有行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
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0多个行业中类、870多个
行业小类的所有经济活动,是迄今所有大型普查中涉及行业最多、调查范围最广
的普查。二是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这次普查不仅涉及统计、发改、编制、
财政、民政、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卫生、教育、交通、通信、建设等行政主
管部门,而且还涉及军队、武警、铁路、邮政、金融、保险等实行条条管理的行
业及单位。既需要近20个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直接配合,又需要统计部门内
部几乎所有专业的共同参与。涉及部门之多、组织协调工作量之大,都是以往任
何一项普查所没有的。三是调查内容多,信息量大,关联度高。这次普查共设普
查表20多种,既包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
发企业、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及餐饮企业,也包括规模以下、资质等级以外、限
额以下的企业;既有常规统计中的指标分组,又新增了服务业和个体经营单位指
标,指标设置众多、分组细、逻辑性强。普查的目标不仅要全面查清和掌握二、
三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等基本信息,建立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数据库系
统,而且还要健全统计监测、预警和预报系统,实现经济运行部门间的功能互补
和信息共享。面对如此繁杂的普查工作,既需要各级政府、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
组织,更需要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为此,强化普查
的舆论宣传,提高普查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