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系列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用符合定律的狂想式预言阐释人类与机械的关系,并根据后来人的加工,使得这样的预言具有逼真的说服力,使人一度惶恐。卡梅隆塑造的1-2集出色渲染了机械人不死而又穷追不舍的恐怖力量,有时我们幻想被追杀的不是约翰而是我们自己抑或是身边的人,鸡皮疙瘩顿起,我们创造的东西反而嫌我们碍事,并无情的朝我们痛下狠手,人类科学文明更见讽刺!
用中国式的词汇来形容的话,若比喻卡梅隆创造的《终结者》是状元,乔纳森的第3部是榜眼,那么MCG创造的新版则是探花了,后来者或多或少都在重复着旧路却又欲不断超越,不过始终走不出这个框框。
《终结者》从不断追杀人类领袖的紧张桥段,到了新版与机械人斗智斗勇,前作虽然线索单调,却不断演变的追杀与逃脱花样却扣人心弦,着实成为了每集最大的看点,随后演变成《终结者》的代名词——RUN TO KILL,而细心认真的导演们丝毫没有放过把玩“漏洞”的机会,旧版《终结者》不断出现的未来场面其实是反衬出“审判日”未来的美好的,而到了《2018》中,未来战场俨然已经成为了故事发生的舞台。
既然敢拍新篇章,那么必要的“承前启后”是要有的,约翰康纳没有变,凯特也成为了其妻子,凯尔里斯也出现在了电影中,不过编导却新加入了一个名叫“渗透型终结者”的马库斯,纵观T系列,人物其实是在不断升华的,不知道这是否可算是“潜规则”?
马库斯的戏份可以说与约翰都平分秋色了,更有望成为新一代终结者的代言人。
旧版三部曲,随着反派人物型号的强大,而对应着的正派保护者也成正比的升级,但是从技术和实力上总是略差一等,《2018》中反抗军仍未懂得利用机械人替人类做事,故西伯丁半人半机械的“渗透者”则还是有意无意的替代了康纳保护者的角色,最后更捐以心脏,这让我想起了莎拉对于约翰的教诲使之于多部提到的“受益无穷”与T-800友情概念的“渗透”,这却是一个“薪火传递”式的俗套;而延伸拓展了“未来战场”概念的本片场景虽然壮观无比,但是却只有宏观没有微观描述约翰从普通抵抗战士变成为领导者的心理变化,如果单靠吃老本的讨巧——约翰少年时期的履历是胜任打击天网指挥者的根本,那么也与“被不断改写的未来”主题相悖,毕竟约翰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不是靠陈胜吴广般的“天定”,自身实力一定是有的,反抗军自持等待约翰命令的桥段,就有些令人疑惑了。
俗话说,重新创造一样东西比借鉴更难,而优秀的借鉴则比拙劣的抄袭更难,而《2018》似乎就是表面难,本质易:不断出现的新型终结者,马库斯对天网的背叛,约翰对于天网反攻的判断战术等等,可以说,所有的元素加上足够可以丰富T系列的异想世界,也足够可以让影片主角“死里逃生”,继续一部接一部的再荧幕上继续“打拼”,不过除了照本宣科的将T系列的“FUCKER”用压扁、焚烧的方式KO之后,剩下的就是诸如《世界大战》中高大外星人捕捉人类的场景,酷如《变形金刚》的巨大物体粉墨登场(但由被迅速除掉)以及《生化危机》般用zha弹快除后患,除此之外,马库斯捐献心脏时内心的感悟,也与《审判日》中莎拉的台词如出一辙,不过已经见惯了与“机器友人”“生离死别”的约翰,早已没有了《审判日》结尾T-800为自我牺牲的那种感动,马库斯仅存的人性良知的缩写被拿掉了,结尾却令人怎样也难感动得起来。
《2018》并不能成为经典,也并不能成为独立的“好看”而是继承着前作招牌的“想看”,不过作为三部曲之首,保留的悬念还是有的,电影正传中并未提到过的“渗透型终结者”的概念会在续集中怎样发展?马库斯的身份会有怎样的揭晓?雷斯接收被派往1984年前的指令会有怎样的反映?以及马库斯将自己心脏换给约翰又会有怎样的影响,我倒是很想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