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功能。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财产”,其载体完全控制着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也使其难以监督,难以准确度量。所以,只能以激励机制为主,以惩罚机制为辅,因此,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使用等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励机制问题。
人力资本产权能激励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形式和提高人的经济活动能力的一种投资行为,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长期性。这主要是指教育投资,一个人从接受初等教育到完成高等教育,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显然,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花大量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二是风险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发生在现在,其收益却发生在未来,而未来意味着不确定性,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风险还来自信息的不充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生命风险。任何一项人力资本的决策都依赖一定的信息,以此判断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时间长短等,同时在人力资本决策后的实施过程中,作出适当调整也需要信息的支持。信息量的大小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即信息量越大,越充分,风险就越小;信息量越小、越不充分,风险就越大。现实生活中信息总是不充分的,这导致人们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量不够。人力资本的供求及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且有滞后性,当初需求大的人力资本在一段时间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可能贬值,甚至根本不为市场所需要。
人力资本分配理论。一项经济活动往往是本文来源:文秘公文网 http://(www.xxk123.com)多个经济主体和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依据什么来分配最后的生产成果?只能依照不同经济主体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产权进行分配,这是因为产权是其他权利的基础,它划分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受益和受损的权利。所以收入分配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权的界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权益才是人力资本的本质,因为不能为产权主体带来任何收益的产权是毫无价值的,人力资本产权的意义就在于使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并能够为其主体带来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人力资本产权是其主体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
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制度的规范化。明确有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人力资本收入依据的界定,对现有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如果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不清和保护不好,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制度的某些缺陷并防碍其有效运行。如我国目前人力资本产权关系仍然比较模糊,这不仅影响到教育制度、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等的改革,也使收入分配制度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会使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利益受到侵犯。改革和规范收入分配制度除了明晰物质资本产权外,还要明晰人力资本产权,只要这两种产权得到明确和保护,收入分配制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趋于合理和规范。
人力资本产权的演进可促进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制约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的因素主要有产权制度、技术进步、意识形态、政府职能等,在产权制度中非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演进及其力量的对比变化决定了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即人力资本得到很大的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此人力资本产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出现了分享经济的理论和多种形式的利润分享制。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完全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到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够获得工资,再到利润的分配由单一主体到多主体,剩余索取权从物质资本独享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离,由按生产资料分配到按劳分配再到按贡献分配。这种变迁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突出,人力资本产权不断获得确认。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产权制度的演进。
人力资本企业制度要素理论。由企业家和核心技术人员构成的人力资本,不仅成为企业的主动性生产要素而对企业的产出增长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形式,它对企业的产权制度构造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企业的产权构造的显著特征是货币资本雇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享有企业产权,货币资本是主动的,人力资本是被动的。出资方依各自出资的数量拥有企业产权,经理、技术人员等只是出资方的雇拥劳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勃兴,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力资本从被动资本变为主动资本,货币资本越来越依附于人力资本。企业的产权构造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一理论的政策效益是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要处理好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要改变以往那些只有实物资产才能拥有产权的规定,允许人力资本所有者,特别是经理和核心技术人员以自身的人力资本折作股份,拥有企业部分产权。
Tag:规章制度,公司规章制度,办公室规章制度,常用范文 - 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