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川、崔墨涵、刘康辰、杨晓辉、秦东岳、张桂泽、贝太彪、邹傲、高璐瑶等同学学习认真、刻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专心听讲,勤于思考,成绩非常优秀,希望家长回家以后对这些同学给于鼓励,教育他们要继续努力,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不能骄傲,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刘新苗、金灿、王亚奇、朱志聪、刘超凡、梁贞寒等同学在各方面进步非常明显,希望家长借此机会给于表扬,激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存在问题:
1、学生习惯有差异: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可有些同学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于是很可能你看到孩子回家做了很久的作业还没有做好,等得心急了,说不定不自然地就连老师一起骂了。
2、重视程度有差异:有些家长现在忙碌挣钱为孩子的将来创设了丰盈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觉得我们的认识应该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我们老师重视的也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意志品质就是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一种能够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有这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决心+毅力=100,决心加毅力等于成功。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浮夸、没有钻劲、偷工减料上下功夫那么我想他今后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有较理想的结果的。反之,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这股子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走上哪一行相信总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份广阔天地的。可是每次假期我们收回家校联系卡来反馈孩子近段时期的问题时,从中感受到各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确实有很大差异,其实我们家长何尝不是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呢?在这里我想请各位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在无形中给予孩子良好的影响和教育。
3、学习效率有差异:作业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理解每个当父母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轻松。其实作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共性的问题,作业时间的问题体现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问题。(可有些同学总是应付、抄袭)
4、学习方法的差异:有些同学很主动的、积极地学习,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有限作业,还有计划地给自己补充了很多精选的练习,预习,复习工作完成出色;而有些同学呢,是被动地随性地学习,有时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完成,更别说给自己加营养快餐了。故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是一直处于饥饿状态,而有些同学则是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温饱状态。这两种方法怎么可能换来同样的效果?同台较技,自然是后者落败的可能性大了。
5、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少部分学生盲目自大等,学科之间不平衡,有偏科现象。
6、有的同学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有的同学喜欢攻击别人,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有的同学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有的同学不愿意承担责任等等。
7、开始进入青春期,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产生愿意与异性jiao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部分学生出现早恋倾象。
出现以上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在小学是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进入中学以后,学习难度加大了,作业量增多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宽裕了,但学习方法还改变不了。在中学,学生应该有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预习老师没讲过的内容,也可以复习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所以求知欲强的同学,成绩会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而懒惰、怕吃苦的同学,想把成绩搞好就难了。靠教师补,想有出色表现,很难!因为很多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消化、领悟,最后达到触类旁通。所以我提倡同学们多思、多问。当然,学习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波折,作为学校,作为班主任,作为课任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学校教育的形式是群体性的,一个老师至少要负责60多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家庭教育始终占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其潜在能力是巨大的,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所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学习,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育的环境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有这样一个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